孩子特别黏妈妈,长大后是不是很容易娘娘腔?

性格情绪3-6岁

我老公有点娘娘腔,他小时候就很黏我婆婆,属于喂饭喂到四五岁那种,因为黏着妈妈,幼儿园都经常不去上课,一共也没上几天课。现在儿子也特别黏着我,我挺享受他黏着我的,但是又担心长大后他没男子汉气概。孩子特别黏妈妈,长大后是不是很容易娘娘腔?

匿名 提问于 2016/05/20 09:47

收藏问题

专家回答

  • 孟母心理2016/05/20 09:48回答了该问题

    从经验来看,比较娘的男生通常和妈妈的关系很密切,妈妈占据了他们生活日常的大部分,小时候饮食起居和社交都离不开妈妈的身影,长大以后也习惯于找妈妈做决定。

    在孩子的童年成长过程中,爸爸的角色也是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在襁褓阶段,妈妈的照顾和接触比较多,妈妈也很享受这种亲子状态。

    但随着孩子行动力和思维能力的加强,特别是2周岁以后,孩子会倾向于多和爸爸玩,完整自己对于世界、两性的认识,这个时候如果客观上爸爸缺乏和孩子的相处交流,或是妈妈因为享受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觉得自己一个人也应付得来,那孩子的性别意识就很模糊,行为和思维模式也会单一地模范妈妈,造成偏中性或女性。

    因为成长环境中男性性格的缺失,部分男孩容易表现为特别依赖和粘着妈妈,模仿妈妈的言行,就是俗话说的娘娘腔。而女孩子则因为爸爸角色的缺失,性别意识模糊,变成像妈妈一样(不得不)独当一面个性独立,成为假小子。

    在中国,带孩子的一般都是妈妈,姥姥或者奶奶。基本上孩子周围都是女性角色,实际上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容易造成过于娇惯,依赖性强,娇蛮任性,性别意识模糊等等。而爸爸似乎基本上很少参与到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在0-3岁这个阶段,而只是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这是非常不好的。

    因为0-3岁时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所以现在男孩子娘娘腔,女孩子成了女汉子成为普遍现象,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爸爸一定要多参与到和孩子的相处和交流中来,在孩子眼中,爸爸高大的身躯宽厚的肩膀是安全感的象征,爸爸理性、坚强的性格,不同于妈妈的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妈妈强大的运动能力和体力,是他们眼中的“英雄”,“偶像”,是他们认识世界走向世界不可缺少的窗口。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