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6岁
U12家庭教育于2016/10/12 10:40回答了该问题
首先:孩子的学习水平到什么程度。幼儿园不鼓励学习知识,但升小学要求家长知报给老师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目前掌握了多少知识,不然老师只顾学习进度对你孩子掌握与否很难判断。
第二:孩子的学习兴趣点,一般孩子只关注自己喜欢做的。毕竟才六岁,很多都还不懂,比如专心听讲能否持续,小动作是不是多,说话,捣不捣乱课堂纪律?自己在升小之前有没有专门的排练和演示等,以便老师对孩子有判断。
第三:孩子的性格、爱好。孩子属于内敛型还是活波型?孩子的爱好专长是画画还是唱歌?有没有特别的喜好等等都要讲述清除,以便老师分门别类。
最后孩子有没有特别情况?比如孩子很容易情绪化,有没有多动?有没有暴力倾向、阅读书写障碍、自闭等等这些特殊情况。以便老师特殊照顾。
U12家庭教育于2016/10/12 10:39回答了该问题
幼儿午睡是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孩子天生活泼好动,所以一天下来会比成年人消耗更多的精力,适当的午休能够帮助孩子恢复精力,让幼儿园老师下午的教学工作得以开展。
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宝宝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养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情况。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双休日时进行午睡,这样和幼儿园的生活接轨,有利于养成午睡的习惯,这样孩子才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
但是有的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没有养成午睡的习惯,他们有自己的生物钟,比如不睡午觉,但晚上六点左右就会睡觉,这本来也没什么不可以。只是如果在幼儿园继续这样做会干扰老师正常的教学计划,再简单说一句,幼儿园老师也是比较辛苦的,孩子午休的时间也是她们的休息时间,如果孩子不睡觉,也会影响到她们的情绪和教学质量。
所以孩子在幼儿园不睡觉,真的不是小问题。家长应该予以理解和配合。
如果是在家没有午休习惯的宝宝,家长要让孩子至少在别人午休时,躺到小床上闭上眼睛,不要说话不要四处跑动。
周末或放假在家,家长也应该尽量让孩子保持午睡习惯,跟幼儿园接轨,或者在假期结束前就帮宝宝调整生物钟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
对于午睡特别困难的孩子,还可以跟老师说明,睡觉前讲个小故事,或者带个自己的小玩具去幼儿园抱着睡。
正常情况下,无论孩子在家有没有午睡的习惯,也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慢慢养成午睡的习惯。
U12家庭教育于2016/10/11 15:11回答了该问题
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拼插类的玩具。它给人的感觉是“塑造无限可能”,它就像一支画笔,虽然没有固定的玩法,但却可以把宝宝们的一切想法通通表达和实现。
可以给孩子准一套拼插玩具,拼插玩具的优点:
• 锻炼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性,促进大脑发育。
•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
• 把日常用品、动物、建筑等不同主题通过拼插玩具一一展现出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社会性及逻辑思维能力。
• 增进亲子交流,提升亲子关系。
狼牙鹏妈于2016/10/10 11:20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的成长与遗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后天采取辅助措施,帮助孩子发育。
1、保证营养均衡。小朋友很容易出现偏食的状况,调查显示,高达百分之58的宝宝存在偏食,其中零食是营养均衡的最大克星。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控制宝宝每天的零食量;其次增加食物的多样性,如谷、豆、肉、蛋、奶、蔬菜、水果类等,还可以与小朋友一起制作水果蔬菜沙拉,促使他们更愿意去吃水果蔬菜;再次各种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都要在合理范围内,过高将会出现副作用。
2、促进吸收。可以食用一些酸奶制品(非酸奶饮料),补充益生菌,有效解决孩子消化、吸收问题。
3、注重锻炼。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锻炼项目,如篮球、跆拳道、爬山、游泳等等,这样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周末,家长也可以抽空和孩子参加户外跑步、露营等项目,引导孩子形成锻炼的好习惯。
4、充足睡眠。很多小朋友到了睡觉时间还玩得很起劲,以至于躺在床上大脑兴奋得睡不着。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床前一小时不要玩得太疯,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培养孩子睡觉情绪,减少晚睡的可能性。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6-18小时,6个月到一岁半的孩子睡13-15小时,5岁睡12小时左右,学龄期睡11小时左右。2岁以内的孩子白天睡两次,2-6岁白天小睡1次。
狼牙鹏妈于2016/10/10 10:53回答了该问题
导致宝宝性早熟的食物大致有以下几类:
禽颈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用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吃鸡、鸭、鹅的颈部,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补类食品
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其身心发展不平衡。
油炸类食品
如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经常吃洋快餐和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某种儿童口服液
针对儿童市场的很多标榜“长高长壮”的补剂和口服液,很受家长喜爱,其实这种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五六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其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所以,如果孩子不长个子,或者家长需要知道孩子的个子是否达标,需要预测身高,应该到专业的儿童保健机构,请专家来指导。
如何规避性早熟风险?比较靠谱的有这么几点:
减少塑料制品使用。
尽量不给孩子吃营养保健品(包括牛初乳),没有"蓝帽子"标识的决不能吃。
从小培养孩子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不要以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
不要让孩子把果汁、饮料当水喝,口渴就喝白开水,避免能量摄入过多。
多陪孩子玩耍、运动。
家长如果在服用口服避孕药,一定放好,孩子的好奇心是什么都敢翻出来吃的。
如果出现性早熟迹象,首先考虑是否由疾病引起,要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盲目怀疑食物引起。
U12家庭教育于2016/10/09 14:17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学习钢琴最好是在四周岁之后。
如果宝宝对此很有兴趣,建议可以先让他学,一边学一边增强他的兴趣,比如带他听音乐会,看别的小朋友的表演,练琴等。
钢琴学习最初半年可以不用买钢琴。因为最初半年学习的是坐姿、手型、识谱等基础入门内容,对于键盘弹奏力度、触键深度等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可以先用电子琴代替。
但是半年之后如果继续坚持学习,则需要购买钢琴。
U12家庭教育于2016/10/09 14:11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弹琴时总喜欢一边弹、一边做其他事情,比如和家长聊天、喝水吃东西、去厕所等,这些都是影响孩子注意力集中的事情。
要想让孩子练琴时注意力集中,要在开始弹琴之前让孩子先做完这些事情,告诉孩子弹琴过程中不能因为其他原因中断,慢慢会帮助孩子改掉不好的练琴习惯。
但是,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都不同,对事情的专注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要想提升宝宝的专注力,还是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
1 、观察孩子平日表現:
家长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平常的行为表現,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方法。如果孩子属于能夠靜下心来学习的人,当然适合以靜态的方式去引导,例如帶孩子听一些音乐、让孩子玩拼图等。如果孩子的身体一定要动来动去才能学习,那就不如配合孩子。
例如当孩子在玩的時候,可以隨口问他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題,让他在运动身体的同时也能动动脑子。
2、帮孩子创造成就感:
成功的喜悦感可以鼓励孩子再接再励,当孩子順利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可以奖励一个小红花。比如集滿了10朵小红花之后,就可以给孩子买一本他喜欢的书或是玩具,让孩子在成就感中不段提高自己的能力。
3、赞美孩子努力的过程:
不要将结果看得太重要,即便孩子还沒有达到大人的要求,但只要他有了积极的表現,家长也同样可以赞美孩子。
4、找出让孩子专心的辦法:
有些孩子特別容易被视觉刺激的东西吸引,有些则是触觉,也有可能是听觉。在了解到哪一种感官刺激最能吸引孩子之后,家长就能夠因势利导,轻松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5、注意说话的语气与指令:
家长一旦着急起来,在很多時候都会出现不耐烦的语气。另外,如果家长所说的话不是很清楚,也会让孩子感觉无法理解。
因此,在与幼儿对话时应使用溫柔的语调,重复、清晰地叙述指令,亲身示范给孩子看。例如先帶孩子看时钟到了几点,然后提示孩子应该做什么事,最后帶领孩子一起去完成那些事。
6、让孩子了解坚持的重要性:
在事情刚刚开始或者进行到一半的時候,如果孩子开始抱怨“我不喜欢做这件事”,那么家长可以告诉他,並不是他不喜欢,而是他不夠专心。
当孩子开始某項学习课程后,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倘若不继续下去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把最后的決定权留給孩子,让孩子了解到坚持的重要性。
U12家庭教育于2016/09/30 09:51回答了该问题
一年级小学课本有所变化的新闻听过,新教材是这样的:
拼音部分
新教材是从常用字学起,再学拼音。另外,把阅读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字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拼音作为一个符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教学顺序换一换,其实是更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了。先学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学习中。
孩子学语文是母语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认了很多字了,一年级的识字课可以和他们之前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原先先拼音后识字,很多孩子觉得枯燥,学的时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处。如果先接触汉字,小朋友在学拼音的过程中会觉得拼音是有用的,学好拼音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汉字。而先学拼音再识字,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家长甚至很焦急。现在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先认简单的字,可以让刚入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消除他们害怕甚至恐惧心理,能变出那么多有趣的故事,自然而然跟着爸妈一起念。
狼牙鹏妈于2016/09/30 08:55回答了该问题
看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买几百块的牌子鞋,孩子喜欢,穿着舒服,倒是没啥。不过我个人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耐克,安踏,阿迪的童装鞋的确好看又好穿,但是一双鞋也要四百块,而孩子脚长得很快,鞋子穿一个季度,脚又长大了,鞋子也不和穿了,那就得再买一双,如果不是生了二胎,鞋子还能循环利用,这双鞋子就有点浪费了。而且光鞋子就要质量那么好,衣服奶粉食物等等,普通家庭支付不起。
小时候就让宝宝穿名牌鞋,孩子大了一样要穿名牌鞋,因为不能够适应质量微差一点的鞋了。另外,孩子还小,心智不成熟,可能就会有攀比心理,这就不太好了。
但是为孩子买好鞋是真的很有必要,鞋子要透气,做工要好,不能让脚变了型…这些问题还是很多的。去到一些专门卖童鞋的店面就能买到适合孩子的童鞋,价格也不至于那么贵,摸得到,也可以好好挑挑,合适就好。
U12儿童健康于2016/09/29 10:07回答了该问题
1、使用熟悉玩具。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熟悉的玩具,或是安抚奶嘴,这样可以让宝宝在不安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可以安抚他的情绪,帮助他渡过剪头发的时间。
2、准备一些零嘴。带一些宝宝喜欢吃的零嘴,这样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但是不要准备会沾黏的零食,象是棒棒糖,以免沾到头发不能吃,宝宝会更抓狂。
3、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宝宝头上开火车。剪头发要用到推子,在头上一个电动的声音实在是让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很困惑。没有关系,细心观察的妈妈和爸爸把生活中的小细节和常识用故事的方式诠释给宝贝,是个很好的方法。
4、让宝宝先熟悉环境,跟他玩互动游戏。试问,游乐场式理发店哪个孩子会拒绝呢?同理可证,约上伙伴一同出发,带上孩子熟悉的玩具,带上自家的小型DVD播放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5、中途休息一下。随时准备在中途暂停一下,让宝宝可以放松一下。如果休息一次不够,你也可以多休息几次,让宝宝不要精神紧张。
6、多带一个同伴。你可以多带一个同伴前往,可能是你较大的孩子,或是爸爸。这样在宝宝剪头发的时候,有比较多的人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U12家庭教育于2016/09/29 09:40回答了该问题
其实这是有个阶段的,家长完全放养,给你很大的自由空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同时,如果管理的太严格,完全没有私人空间也是不行的。但总的来说,小时候被老妈逼着学点什么,可能当时会有些抱怨,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真的就越来越感受到好处了。
举个例子:
一个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被妈妈逼着学民族舞的女孩,每周一、三、五、七都要上课,周内一次三个小时,周日是一下午,当时小伙伴们放学都去玩了,就苦逼的被妈妈接走去舞蹈室,而且一开始压腿下腰的时候真的特别痛苦,还要走芭蕾步。到现在都记得当时脚尖疼的路都不想走。
当时她还特别幼稚的写了一篇日记,故意放到妈妈能看到的地方,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希望妈妈能看日记,体会到她的痛苦。但是妈妈看完就忽略了,我还大哭了一场。
但是后来,练舞慢慢就成了习惯,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在学校领舞跳了茉莉花,很多老师家长都来看,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舞蹈带来的满足感。后来初中、高中,一直到现在上大学了,不管是五四青年节、迎新晚会,总之有活动的地方都会找她去,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好,一直都是领舞。
那种在台上所有人都看你的眼光真的很满足。
另外,从小到大追她的男生一直很多……
U12家庭教育于2016/09/28 09:35回答了该问题
3岁半的孩子已经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了,起码她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可以自己整理。大人在生活中不要包办替代,多让孩子自己动手。
小孩子很多的表现都是向父母学习的,父母要对孩子的教育有耐心并且加以引导。您可以尝试主动邀请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并且不要否定他的成果,无论做的好坏,都要有夸奖,这样才会给孩子自信,兴趣。然后可以慢慢的纠正他,某些地方怎样改一下会更棒。对待孩子耐心很关键,不可以轻易打击他,伤害他的自尊
U12家庭教育于2016/09/28 09:33回答了该问题
小孩经常要别人吃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同样的食物或玩具,他都感觉别人的要好些。这主要是好奇心所致,这种现象随着他的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作为父母不能因此放纵小孩,要采取正确的引导和处理办法。
1:增加孩子有关知识,通过比较使孩子知道,自己手里的东西到了对方手里也是一个样,不会改变。如别人的食品家里有可他偏要,父母这时不要太强硬吆喝强行制止,而是在接受别人的东西,要和家里的作相应对比,让孩子亲口尝尝体会味道,以后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
2:孩子要別人东西时,可以善意提醒他,使他回忆曾吃过或玩过这东西,有助于解除小孩的强烈要求。而不要强行制止,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如家里确实沒有孩子向别人要的东西,如条件允许,就承诺给他买,如条件不允许,要尽可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到别外。
4:试着交换彼此的东西,以满足好奇心,让孩子自己拿玩具,用商量的口气,友好的态度和对方交换,使双方都得到益处。
U12儿童健康于2016/09/27 10:10回答了该问题
1.巴拉巴拉balabala
巴拉巴拉童装品牌创立于2002年,是中国领先具有国际视野的时尚大众童装品牌。张"童年不同样"的品牌理念,为孩子们提供既时尚又实用的儿童服饰产品,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活动,让孩子们享受美好自在的童年。
2.小猪班纳pepco
东莞市小猪班纳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专营“小猪班纳”品牌童装的现代化服饰企业。小猪班纳的产品定位于0-15岁的儿童,至今已发展了600多家连锁店,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区及亚、欧、美洲等地区。
3.红黄蓝
红黄蓝(RYB)童装诞生于2000年,设计灵感源于法国巴黎时尚艺术,携手意大利2002ttass公司,创造国际化时尚潮流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童装品牌等荣誉。
4.bobdog巴布豆
BOBDOG HOUSE 是中国儿童产业著名品牌-巴布豆的副线品牌,目前已设立了超过230家门店。BOBDOG HOUSE 将以较宽的价格带来适应一、二、三线城市的更多消费者,推出以童装、童鞋为核心的多品类品牌专卖独立店。
5.安奈儿annil
“Annil安奈儿”品牌定位于适合2-12岁儿童穿着,舒适大方的中高档休闲环保童装。品牌标识中亲亲相依的两只兔子高高竖起耳朵,代表安奈儿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
6.派克兰帝paclantic
派克兰帝现已成为国内童装市场上最著名和具有号召力的童装品牌之一,并连续五年荣获全国童装占有率第一名,“时尚&主流;经典&大方”是派克兰帝品牌设计的核心理念。
7.嗒嘀嗒dadida
福建格林集团创建于1992年,主要从事儿童用品的设计研发 嗒嘀嗒 dadida”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出口产品免验、国家质量免检、中国十大童装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童装企业唯一获得五大奖项大满贯得主。
8.博士蛙
博士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是中国领先并快速增长的儿童消费品开发商及零售商。集团以自有品牌博士蛙、Baby2和Dr.Frog以及授权品牌哈利波特、网球王子、NBA、巴塞罗那、祖云达斯(尤文图斯)、曼联、巴布工程师及汤玛士小火车(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来设计
9.棵棵树coctree
“Coctree棵棵树”品牌将产品定位于7——15岁的都市少男少女,坚持“休闲、运动、健康、优雅”的品牌风格,倡导“阳光下,共成长……”的文化理念,努力引导新时代少年着装新概念。
10.叮当猫
上海叮当猫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拥有12年童装品牌运营经验和20年专业童装生产经验。公司旗下拥有叮当猫、大眼蛙、r100、MQ等四大知名童装品牌,产品线覆盖囊括。
U12家庭教育于2016/09/27 10:08回答了该问题
首先,幼儿园高端的体现是因为有黑人外教吗?他们的资质吗?还仅仅因为自己是外国人。
其次,如果有资质也懂得教育的外教,是为自己化解这样的尴尬。
再次,小朋友对于不熟悉,陌生的人产生恐惧是很正常的反应,如果环境和对方都让自己感觉安全之后,会慢慢改变原来不好的印象。
最后,如果一定想帮忙,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关于国外的动画片会绘本,告诉孩子肤色不同的外国人具体跟我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帮助孩子尽快地掌握关于种族的认知。
U12儿童健康于2016/09/26 11:23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在托班小班就是容易生病的,中班就会减大半,大班就几乎不生病了。这种现象在城市尤其明显,但是农村乡镇就相对少见。
如果一个幼儿园不是这样的“自然”规律,那么家长们就要考虑幼儿园有没有给孩子服用“病毒灵”这类药。
原因一:家长在家照顾太细致,在家的时候没生什么病,以至于孩子没有因生病而获得相应的提抗力,本身免疫系统就不甚完善。到了幼儿园这个大环境里吃喝睡,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生病,提抗力差的孩子难免中招,为什么不是一下子全生病,全感染?说到底还是孩子底子的问题,在家不生病的孩子往往是高发人群。
原因二: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分离焦虑使幼儿产生害怕,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哭闹的幼儿睡眠、饮食和饮水都得不到保证,那么营养睡眠跟不上自然生病了,哭得厉害的孩子很容易把嗓子哭哑发炎,从而引起发烧。
这个时候吃喝睡就是照顾的重点,哭闹凶的孩子可以先半托,中午接回来吃点营养的,睡个午觉,慢慢过度。
U12家庭教育于2016/09/26 09:14回答了该问题
性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反应,早在胎儿期就已存在。儿童时期还没有达到性成熟的阶段,不可能产生成年人那样的性意识。
儿童间的相互亲吻、互相观看甚至抚弄外生殖器等游戏,与他们抱娃娃、玩手枪一样,根本不存在道德问题。
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迫切需要父母正确的性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为性意识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有关性问题的准则和观念,是成年后的性心理基础。健康的性心理培养应该从儿童开始,其效果如何,父母的观念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个父母都应该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和教育方法,让孩子的性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帮助孩子确认自己的性别。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应让他知道自己的性别,了解人类有男女的性别差异。这些知识必须正确,切不可认为孩子还小,可以胡编乱造、蒙混过关。
只有这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才不至于产生性困惑和对性的过度神秘感。
第二,接纳孩子的性好奇。
孩子的好奇心是一切学习的原始动机。他们偶尔的性游戏也是出于好奇、求知欲以及模仿心理,玩过一两次,好奇心满足了,自然也就厌倦了。
然而父母对此的态度,却会给孩子的将来产生重要的影响。父母应该懂得,孩子的探索性是正常自然的,毋须恐惧。
反之,孩子越是被蒙在鼓里,越是好奇,就越有一种神秘感。如果采用严厉的惩罚去压抑孩子的性好奇,只会令他对性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感。
其实,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性好奇,因势利导地进行家庭性教育。如遇到本文开头的情况,可以平静地询问孩子在玩什么、看到了什么,让孩子自由发表意见或提出疑问。这样,能够了解孩子的性知识有多少,就此给予正确教导。
第三,满足孩子的性心理。
儿童会表现出一些性方面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儿童乐于与父母的肌肤直接接触,也称为“皮肤饥渴”。
婴儿期的母乳喂养除了保证营养以外,更有增进母子感情、满足孩子性心理需求的作用,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3岁以下的幼儿,父母通过搂抱、亲吻等方式,可以满足孩子的“皮肤饥渴”。3岁以后直到青春期以前的孩子,仍然存在很强的需求,但与父母肌肤直接接触的机会少了,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在游戏中满足其“触摸 ”的需求。
父母经常与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这是任何其他的人都替代不了的。
第四,教会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
儿童不会有成年人的异性之爱,但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的情感,友好地相处,培养良好的群体生活习惯,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发扬男女友爱互助的精神,与异性进行自然、友爱、健康的交往。
U12家庭教育于2016/09/23 13:47回答了该问题
体育运动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能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体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集体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足球、棒球、冰球、橄榄球、手球、曲棍球等等,非常讲究团队合作,比如足球个人的基本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而团队合作才是球队获胜最关键因素,你不能以一人之力来对抗人家11人吧,必须需要团队另外10人的积极配合,不仅是表面上的,更需要是心理和意识上的交流,这样配合才会所向披靡,在这个过程中,队员彼此间必须学会沟通技能、激励技能、应激控制技能;
沟通技能;队友之间的思想交流、态度、情绪和信息,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过程。在赛场上才可以把球传给对方,才能判断出瞬间的球给什么样的队员才有利于胜利。
激励技能;在体育运动中,人的情绪随着比赛得分的失与得,会产生消极思想,也有可能在训练碰到无法提高运动水平的情况,这时,自我激励或是队员彼此间的激励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语言、微笑或是一个拍拍肩膀的动作,或是击掌,等外部或内部影响,使人始络维持兴奋状态,更加有斗志。
应激控制技能;在体育运动中,会产生失误、被对手欺负、被裁判误判、或是来自观众的负面影响,等等,这些情况,都迫使运动练习者学会正确的应激控制,严格约束自我。比如拳击格斗赛事,有些运动员会有一些小动作,嘴里骂人的语言,等,这都需要运动者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不能被对手恶意的战术破坏自己的情绪。
,
所以体育是可以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也能学会约束自己,当今中国需要的就是一种“尚武精神”。
U12家庭教育于2016/09/23 13:45回答了该问题
没有生来就自私的孩子,多是父母后天教养的结果。在我看来,3岁之前孩子不懂分享,那是正常的,叫“自我”,不叫自私,这是由孩子们的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的。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外部世界,而且通过对外部事物的“占有”,在确定自己的边界和在这个世界的位置。所以,父母应该少贴标签,多尊重孩子意愿。
孩子3岁之后还不懂分享,一般就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出现问题导致的。常见有两类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自私:
1.孩子成长早期,父母没有给够孩子爱和关注。亲子间的和谐关系没能建立起来,加上父母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多采取命令、指责、批评的方式,更难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发自内心的真情与关爱,亲子沟通自然难以顺畅。
追根究底,孩子抵触的不是规矩,孩子是在用冷漠和抵触行为,表达对缺少关注与爱的愤怒。所以,先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充满信任的亲子关系,再立规矩才可能有效。孩子也才能更自然、更有爱地与人相处,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和父母对抗上。
2.在孩子进入社会化的年龄,父母缺少必要的示范、提醒。
孩子3岁开始,社会化就提上日程了。可是,往往这个年纪,大人们仍然一口一个宝贝地叫着孩子,好吃的都是孩子第一个吃,或让孩子独吃。做任何事情都是孩子优先。一切仍然以孩子为中心运转。孩子只看见这一种人际模式,那就是你们都对我好,自然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你们本来就应该对我好。
这些孩子没有机会享受到“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乐趣,自然“体贴、有爱心”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说,父母的引导很重要。父母做好榜样,比如平日里有好吃的,第一个先给家里的老人尝,孩子看到了,也就学会了。而当孩子缺乏分享意识的时候,父母应该在旁边及时提醒,当孩子有分享的行为后,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恰当行为予以及时的肯定。这样孩子的“自私自利”行为就能逐渐得到改善。
首先,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物权,很容易导致孩子抵触分享、表现得自私。比如,可以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经做过类似的事:随意把孩子的零食分给别人吃;把孩子的东西随意送人;强迫孩子把自己手里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
这样孩子会发现:原来分享是件这么讨厌的事情,一分享,我的东西就没了!对“分享”的体验这么差,孩子不喜欢分享,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物权,包括允许孩子的一些霸道、独占、排他的行为,不要给孩子贴小气、自私的标签,不盲目地强迫孩子分享。尤其不要觉得孩子当众不分享,自己就丢面子。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呀!
其次,要在尊重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引导孩子分享。比如,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分享时,明确告诉孩子:这个玩具只是给妹妹玩一下,它还是你的!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或者,带孩子和更多小朋友接触,通过游戏或者日常接触,温和引导孩子分享。当小朋友和他分享玩具、食物等,要提醒孩子:小朋友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你,你开心吗?若孩子认可,可以进一步告诉孩子,如果你也能学着分享,小朋友也会很开心的。
让孩子看到分享行为带来的收益和快乐,但不要说教。等到孩子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体验到分享不仅能带给自己快乐,而且该是自己的东西也并不会失去,孩子就会慢慢从抵触中走出来,乐于和他人分享。
另外,父母自己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我始终认为:育儿方法好学,但是父母自我的成长却更加重要且艰难。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也慢慢学会去关心他人。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替别人(包括父母家人)着想。
总之,面对自私的孩子,如果我们只是迁就、满足、溺爱孩子,那么孩子最终会变成一个真正自私的孩子;如果我们只是批评、甚至厌恶孩子、内心里远离这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将会成为一个缺爱的人。相反,如果我们读懂孩子心里的那份“冷漠”是如何来的,去接纳他们,去爱和影响他们,那么孩子们就一定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9/21 09:39回答了该问题
哪些兴趣班对孩子作用最大,我觉得兴趣班要分门别类的对待,除了培养孩子的才艺之外,也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和天赋,还有就是孩子的发展阶段。
推荐兴趣班:
1.能够开发孩子智力,和创造力想象力的兴趣班,例如乐高班,手工制作,讲故事等。
相对于让孩子死记硬背知识,不如锻炼孩子脑力开发,灵活度。
家长在孩子智力开发方面,常常注重的是数数,背唐诗,唱英文歌等记忆力的开发,忽视想象力,创造力,思考力,观察力,注意力的开发,但后者更重要。
2.能够锻炼孩子体型,筋骨,站坐姿的兴趣班,例如舞蹈班,武术,体操,轮滑,游泳等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孩子身体的成长和体型的发展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和骨骼的强健,而且可以培养精气神,让人觉得,这小伙子小姑娘很精神!
特别是对于身体孱弱的小孩,更应该适宜的注意孩子身体的锻炼。
3.能够培养孩子素养和德行发展的兴趣班,例如国学,书法班,绘本等等。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给孩子种下思想健康和正气的种子,小树苗就不会长歪。不管孩子以后多么厉害,走正道才是最根本的。
让中华优良传统,潜移默化的根植在娃娃心中。
4.培养孩子艺术气质的兴趣班,例如钢琴等其他乐器,绘画,唱歌,彩泥等等。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培养孩子美的气质。
家长在给孩子报班需要注意的是:
1.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兴趣班,符合孩子的发展敏感期,和承受能力。有很多兴趣班建议家长等孩子上了小学后再开始学,因为孩子的脑部神经、骨骼和肌肉还在发展,不适合长期的高强度训练。
所以,报班前需要斟酌,询问报了此兴趣班的家长的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
2.甄别兴趣班的好坏。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赚钱,即使低龄孩子不适合上,也开班,而且办学质量令人质疑,家长在上课前,最好多方打听,试听体验几次再做决定。
3.注意兴趣班的密度和强度。对于3-6岁的孩子,每周1~2次的兴趣班可以接受,强度太大,疲于奔波在路上和课上,生活质量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