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这种话对孩子的伤害大吗?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应该怎么办?

家庭教育

“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这种话对孩子的不良心理影响大吗 ?孩子哭的时候大人怎么处理比较好?

匿名 提问于 2016/09/30 10:12

收藏问题

专家回答

  • U12家庭教育2016/09/30 10:13回答了该问题

    “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这句话总是有意无意地从家长口中说出,也许家长只是想通过这句话希望孩子听话、不调皮捣蛋、好好学习、不要哭闹,但是却采取了错误的方式,用“妈妈的爱”作为威胁工具和惩罚手段!

    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做为父母心里很清楚这只是一时的气话,即便孩子再不听话再淘气再惹人烦再讨人嫌,那也是自己的心肝宝贝,怎么可能不喜欢、不保护呢?

    可是,这些话对孩子来讲,却像一把利剑,伤人又伤心。在孩子理解就是:我最亲近最信赖最喜欢的妈妈,她就不再爱我了!我将失去妈妈的爱,甚至妈妈!

    “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处。”所谓“无条件的接纳”,就是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不管孩子身上有多少优点和缺点,父母都接受孩子,并支持孩子。

    生活中,父母常常会面对孩子的各种头痛状况:香蕉掉了,偏偏就要吃地上那一个;拼不好玩具,就哭着要把原来拼好的也一起拆掉;在超市里,非要买个新玩具而躺在地上哭闹不休……你是否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呢?其实,这是因为孩子需要在接受一个现实之前,放弃一些东西,这种放弃对他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很多父母面对这些状况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去解释、去劝说,目的只是一个,让孩子停止哭闹。然而越是解释和劝说,孩子往往哭得越是厉害,久久都不能平静。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面对悲伤?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大脑的构造和发育。我们的大脑中住着两个守门员,一个是情感区的守门员——杏仁核,一个是理性区的守门员——前额叶。杏仁核对悲伤、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反应非常敏感,只要发现它们,它自己就会被迅速激活。前额叶呢?它负责深入的判断力、思考力和情绪调整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希望孩子具备的避免犯错误、思考行为后果、不要随意哭闹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人的前额叶是到了25岁以后才开始发育成熟。对于一个离成熟还有很遥远距离的孩子来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件难以企及的事情。

    而且,当杏仁核被悲伤、愤怒、恐惧这些情绪激活的时候,它会阻断与前额叶神经通路的连接。也就是说,当人在悲伤、愤怒、恐惧的时候,大脑是没有办法去思考、判断和做情绪调整的。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前额叶发育还不成熟的孩子,让他们的极端情绪减缓下来,帮助他们清扫出一条通往前额叶的道路。那么如何清扫呢?

    清扫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孩子自己来清扫,他们清扫的方式很简单,就是靠原始的哭闹。但他们可能清扫得比较慢,或者不干净。另一种方式是我们帮助孩子来清扫,关键一点是——共情孩子的感受。通过共情,让孩子的情绪先慢慢平复下来,之后再做判断和思考,孩子才有可能听进去你所说的话,才愿意去静下心来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

      有效的共情,帮助孩子坦然面对悲伤。当孩子悲伤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做好下面这些事:

    ●试着感同身受。设身处地替孩子想一想,失去一个心爱的东西是多么的难过。

    ●陪伴、倾听孩子的哭泣,让他有机会把情感包袱在安全的环境里卸掉。否则,他的情绪包袱可能会在玩耍、吃饭,或任何时候再次发作。如果没有机会卸掉,也有可能会一直压在孩子的身上,等到他长大成人以后,时不时会从背包里面冒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那些情绪化的人。

    ●替孩子说出感受。比如:“是啊,你们还是好朋友呢!”“失去好朋友,真让人难过……”

    ●在孩子悲伤的时候,不要急着分析原因、讲道理和解决问题。此时此刻的孩子,需要面对的是他自己的悲伤。你需要做的只是帮助他清扫,或让他自己清扫那些情绪。

    给孩子悲伤的机会吧。事实上,你每一次对于悲伤的接纳,都意味着在帮助孩子积聚内心的力量。他会发现,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世界上都有那么一个人愿意去理解他、支持他,陪着他一起走过,无论是快乐和悲伤,你都爱他。因此,无论发生什么,对他来说都不是无法逾越的灾难,而是照耀他前行的一股爱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