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面对一些熊孩子,父母经常觉得不过是个孩子,所以不会太多管教,这种想法有哪些利弊?
“还只是个孩子”,“还小呢”,“长大了就好了”,当熊孩子“作”起来,家长常常这么安慰自己。这是在让自己顺气,用从心理防御角度来看,叫做“合理化”。这么一说,自己就不气了;这么一说,好像问题就解决了。
事实上,绝大部分时间,家长只是在骗自己。熊孩子不治,他就会蹬鼻子上脸。
有家长说了,你们育儿专家,儿童心理咨询师不是这样说得啊。你们经常灌输:
“孩子是天使,他知道自己还怎么做,只要无限开发他的潜能,不阻碍他自由发展。”
“给孩子宽松慈爱的世界”
“不可以打骂孩子”
……
这样的大道理,难道不对?是不是自己在打脸自己?该听谁的?
上述话语没有错,只是这么大而广的言论,说了等于没说。
孩子的潜能需要开发,可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美国人自由平等,可是美国人的法律可比中国法律健全多了,而且很细很详尽,但这并不妨碍美国人的独立自由。小树苗若想长得高,需要修枝剪叶,捕虫浇水。
需要给孩子一个宽容慈爱的环境,并不等于不管教孩子。过于宽容慈爱,就是溺爱,溺爱小孩就像温室里养花朵。家庭像温室,可是花朵迟早都要脱离温室,面对社会的风吹雨打,没有经过锻炼的花朵,经不起风霜。
不可以打骂孩子,但是规矩孩子除了打骂还有很多方法。例如“权利撤销法”,在家乱贴乱画,反复多次不听话的小孩就取消午后吃蛋糕的资格,直到他改正错误为止。另外,还有“责任承担法”,让孩子弄脏了地板,自己做清洁工作。
有的家长又说了,我家熊孩子能做好吗?搞破坏一个顶俩,做好事就见不着他。
家长你自己都不相信你家小孩的能力,不给他机会锻炼,你家小孩就真得如你所愿成了“破坏大王”了。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做不好,并不代表以后做不好,耐心些,这才是提供父母的宽容慈爱的时候。
不给孩子机会,孩子就永远长不大,永远依赖父母;不规矩孩子,孩子就不明辨是非,到头来,孩子不懂事别人不会说,他们只会说他们有对不懂事的爹妈。
“子不教,父之过”,三字经已经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