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1岁

0-1岁

  • 孟母健康2016/09/20 11:26回答了该问题

    肋骨外翻是与身体缺钙,营养不良等问题造成的。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肋骨外翻的情况,一定要给孩子及时的补钙,比如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乳钙之类的制品,或是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下面来看看肋骨外翻的原因是什么?

    婴儿肋骨外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单纯的肋骨发育畸形;另一个原因就是佝偻病造成的。绝大多数孩子的肋骨外翻是由于佝偻病造成的。此外,孩子的裤腰太紧,且系的太高,长期压迫肋骨的发育造成婴儿肋骨外翻。医生建议两周岁以下的孩子最好穿背带裤。

    建议带孩子去医院请医生确诊是否为肋骨外翻,是否还有其他佝偻病的临床体征,然后要化验血钙,根据这些综合情况诊断孩子是否有佝偻病。如果确诊为佝偻病,则需要治疗。根据化验检查的结果决定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量。同时注意帮助孩子做扩胸运动,可以帮助改善有佝偻病引起的肋骨外翻。

    对于肋骨外翻的矫正,在刚开始发现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补钙。如果要是补钙不成功的话,再进行手术治疗。这样对孩子的愈后效果也很好。

  • 狼牙鹏妈2016/09/19 14:34回答了该问题

    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孤独症在婴儿时期有不同表现。儿童孤独症的存在对小孩子的生长是有很大影响的,儿童孤独症在婴儿时期就会有所表现,如孩子在3-4个月、6-7个月等阶段都会表现出与正常儿童不一样的地方。

    3-4个月: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在3-4个月的时分就表现出与正常婴儿很不相同的表现,如不容易笑或对外界逗弄没有笑的反应,不认识父母,这是正常孩子所不存在的现象。

    6-7个月:孤独症患儿在6-7个月时,做举高动作时身体生硬或松弛无力,患儿还表现为不喜欢将头依偎在成人身上,没有自言自语现象,同时患儿对玩具不感兴趣,他人要抱他时,不伸出手臂。

    10-12个月:孤独症患儿在10-12个月则表现为,拿着玩具不会玩,只是反复某一固定动作。与母亲缺乏眼光对视。对声音刺激缺乏反应(像耳聋),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拟动作,言语发育缓慢。

    21-24个月:患儿在21-24个月时会呈现肌肉松弛的现象,常常会摔倒,缺乏眼光对视,看人时只是一扫而过即转移别处。没有好奇感,对环境的变化感到不安或惧怕。

  • 狼牙鹏妈2016/09/19 14:23回答了该问题

    羊奶比牛奶更安全吗?

      不放心牛奶,那羊奶会更安全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羊奶还是比较安全的,但这不代表以后也是安全的。因为牛奶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人为因素,有的商家为追求利益放弃了食物品质,甚至放弃了食物安全。

      但是,如果大家都改为喝羊奶,那么羊奶的产量必然要增大,产能如何快速增加?现在,羊奶的产量只占奶类总量的3%左右,没有高产就得不到高利润。为了追求利益,“三聚氰胺”同样可以在羊奶中出现。

    羊奶营养好过牛奶吗?

      单从动物奶类的角度来看,牛奶与羊奶没有原则上的区别,都含有较优质的蛋白质、脂肪,而且矿物质含量(尤其是钙含量)都很丰富。由于牛奶的产量高,所以大家喝的普遍都是牛奶,而少见羊奶。这当然不是说羊奶就不如牛奶了。羊奶同牛奶比较,有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优于牛奶的地方。

      卞华伟说,羊奶蛋白质只有牛奶的一半,从高蛋白的角度看,羊奶不如牛奶。而且在钙质、锌的含量上,牛奶也比羊奶优势更高,而在维生素A、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上,羊奶则明显比牛奶优胜。此外,羊奶的优势还可以在一些细微的地方表现出来。

      首先,羊奶的蛋白结构与牛奶中的不同,羊奶中酪蛋白含量比牛奶低,乳清蛋白比例高,更接近于人奶,蛋白微粒小,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样一来,小孩和老人喝羊奶更易消化吸收(但万万不能在婴儿期尤其在4个月之前替代母乳,1岁前婴幼儿应慎喝羊奶)。

      其次,羊奶中异体蛋白含量也较少,因此,对牛奶过敏和体质较弱的人群可以试选用羊奶。

      第三,羊奶中脂肪粒比牛奶细小,更易吸收。

      综合来看,牛奶、羊奶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专家仍推荐首选牛奶,一方面牛奶产量更高,另一方面是钙的最好来源。但消化功能差或对牛奶过敏者,可选用羊奶。有乳糖不耐受的人,不能喝牛奶,那更不能喝羊奶。因为羊奶的乳糖含量比牛奶更高,饮用更容易产生腹泻。

  • 狼牙鹏妈2016/09/19 11:32回答了该问题

    其实主要是观念问题,穿不穿旧衣和每个人从小的家庭环境和三观有关。所以没有能不能穿的对错问题,你是孩子的父母,所以主要看你的观念。

    理论上来说,只要是熟悉人的衣服,给孩子做好高温消毒,是可以穿的,尤其孩子刚出生一年,长的很快,衣服穿不了几次,穿旧衣比较经济实惠,你要是觉得心理上没什么,是可以穿的。但也有很多人,比如我,和你家老人一样,是从心理上接受不了孩子穿旧衣的,虽然我也知道旧衣经济实惠,但那份省下的衣服钱,带给我不来自己亲自给孩子穿衣打扮,用心给孩子选衣服,买衣服,想象他穿上后可爱样子的快乐。

    尤其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希望他的一切都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穿过的二手的,尤其是孩子长大点后,总穿旧衣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我不会给孩子穿别人穿过的衣服和鞋子,如果再生老二的话,小时候会给他穿老大的衣服,但等孩子大了以后也不会,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要让他知道他是值得尊重和拥有所有美好的一切的,起码尽我所能我会给他们美好的一切,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不要放弃这份当妈后独有的打扮宝宝的快乐哦!

  • 狼牙鹏妈2016/09/14 10:33回答了该问题

    母乳给宝宝带来的种种好处当中有一条最吸引妈妈们—吃母乳的宝宝更聪明。也正是这一条,让不得已给宝宝选择配方奶的妈妈们忧心忡忡—吃奶粉的宝宝不如吃母乳的宝宝聪明吗?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让数据和研究来验证吧。

    ►DHA是影响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因素,奶粉和母乳中的DHA,哪个更胜一筹?

    关于喂养方式对婴儿认知能力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有一些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在认知能力测试上获得更高一些的分数,于是人们认为,母乳喂养的宝宝更聪明。后来还有研究认为,可能是母乳中的DHA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宝宝的认知能力有促进作用。然而人体本身无法合成DHA,母乳中的DHA含量完全取决于母乳妈妈在日常膳食中的DHA摄入量。

    所以,海岛国家的妈妈母乳中的DHA含量通常要比内陆国家的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DHA只是婴儿配方奶粉的可选成分而非必需成分。

    ►若想母乳和聪明画等号,中间还有很多影响因素

    一份汇总了84篇学术论文的研究发现,除了有很多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智力发育,同样也有很多研究发现二者并无关系。另外,还有很多起初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更聪明的研究,若是去除掉经济社会地位、父母智商以及教育情况等因素,会发现,母乳喂养的影响变弱了,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在分析了这84篇精心挑选的学术论文后,这项研究认为,先前所认为的母乳喂养对宝宝认知能力的影响应当归功于母亲的认知能力,以及家庭社会的地位因素,单纯的母乳喂养很可能无法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智商。

    ►母乳喂养是一种教养方式

    我支持母乳喂养,不仅是因为母乳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有种种好处,更是因为,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妈妈与宝宝形成了一种坚固、不可替代的连接。对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来说,他的本能就是让自己吃饱,当他在妈妈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地饱腹之后,才会有稳定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妈妈通过母乳喂养,会更了解自己的宝宝,他的个性、他的偏好、他的一举一动所代表的含义。

    总而言之,母乳仍然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也是最安全、最经济的选择。如果有条件,能尽量给宝宝母乳喂养。作为妈妈都是最爱自己宝宝的,不管是选择哪种喂养方式,这都只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无需过于纠结。随着宝宝的成长,为宝宝提供均衡的日常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理性的教育方式,才是更加重要的。

  • 狼牙鹏妈2016/09/14 10:12回答了该问题

    乳糖不耐受症,它是由于患儿体内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乳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临床常表现为婴儿吃了母乳或牛乳后出现腹泻,由于长期腹泻不仅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可造成免疫力的低下引发反复感染。

    对于这部分患特殊疾病的婴儿也应暂停母乳或其他奶制品的喂养而代之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至于患有某些疾病的母亲,如肺结核、精神病、恶性肿瘤等,她们的婴儿也不宜吃母乳。

    当然,不宜母乳喂养的婴儿在临床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对于绝大部分正常的婴儿来说,还是应该提倡母乳喂养为主。

  • 狼牙鹏妈2016/09/14 09:28回答了该问题

    的确,婴儿哭闹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妈妈去抱,但也不是绝对什么时候都不去抱。 宝宝哭的时候应该去找原因:奶喂够了么?尿布是不是要换了?衣服是不是不合适?包裹是不是太紧?环境是不是太吵闹?如果有原因解决原因就好了,而不能让小孩子一直哭着,因为有些严重的疾病的唯一表现也是剧烈的哭闹,放任不管的话可能会延误治疗的时机哦!

    做个细致的观察者,学会辨别宝宝的哭声。宝宝的哭能够表达很多意思。饿了的哭,和生气的哭是完全两种声音。如果是新做父母也不要太惊慌,仔细观察孩子的情况,慢慢的就能够了解孩子的脾气了,能从哭声中听出孩子的意思来。

    另外,我们科学智囊团里其他热心妈妈还有些经验分享:

    孩子哭的时候,先听一下声音,是痛苦的大哭还是哼唧,如果痛苦状一定马上抱起,否则先评估一下是不是饿了冷了热了尿了,如果不是先轻轻拍一拍,用语言来行使拥抱的力量:宝贝,怎么了?然后如果孩子大声哭再抱起来哄。

    总之,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告诉各位妈妈:

    婴儿是用心感受世界的,做父母的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这个孩子。一定要记住两样:爱和耐心,耐心尤其,尤其重要,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9/13 15:54回答了该问题

    对于妻子来说:

    1、刚刚成为人母心情肯定是非常喜悦,整个人的心思全都围着宝宝转,眼睛里再也容不下任何东西,每天就盯着宝宝,从而忽略了身边关心你的人。别人对你的关心你都不放在心上,人知道感恩,就能体会到幸福,所以有了孩子后会变得自私。


    2、在月子期间会使很多女性的性格发生变化,性格变得很自闭,很暴躁,又爱疑神疑鬼,事事好像都得自己说了算。就拿我来说,在生孩子之前我有自己的工作,每天忙这忙那,过得很充实,可生完孩子后在家坐月子,一坐就是一个月,让我一个如此忙碌的人突然就被关在一座房子里,床上躺着的时间占大多数,感觉像在坐牢,一天三餐有人送到床边,和外界接触的少了人变得很自闭。


    所以各位妈妈请留一点点的时间给你的丈夫吧,其实再怎么照顾孩子,也还是可以抽出一些时间给家人的,那要看你怎么安排时间了。还有就是把孩子多给老公抱抱,多让他们带带,你总以为男人不会带孩子所以什么事都自己一个人做,其实有些男人比女人还要细心,你没给他们带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带孩子呢?两个人为了一件事共同去努力去做,这样感情才会越来越浓。如果老公回来晚了,一开始不要用那种怀疑的语气问他去了哪里,而是要有技巧的问,语气和态度当然也要表现得温柔一些,男人其实有时候很孩子气的,你越是强硬他越是有逆反心理,我很赞同一句话:男人是需要宠的,但是宠也有一个度吧,不能太过哦,要不然会宠坏的。


    对于丈夫来说:

    1、妻子在怀孕期间可能在生理上不能满足丈夫,生完孩子后不仅在生理上,在心理上也是一个考验,妻子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关心你了,因为她们必须要全心全意去照顾孩子,所以难免会忽略了丈夫,毕竟孩子的出生会让每个做母亲的付出全部的爱去照顾他,甚至为了孩子可以失去自我,所以没办法,做丈夫的只能去理解妻子,因为孩子是你们两个人的,不是妻子一个人的。


    也许你现在一下班回到家看到的是一个女人为了孩子在忙东忙西,对你的关心也少了,请不要有任何埋怨,因为她是在为你们的爱情结晶而努力忙活,所以你能做的其实也有很多,第一是理解,第二你也可以在妻子旁边帮助她,当她的助手,两个人共同努力做一件事会让彼此的心拉近距离,会让彼此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2、妻子每天照顾着孩子,不会去想别的事,更不会想着去哪里玩,这时丈夫应该抽出时间主动约妻子出去散散步,玩一玩,这样妻子就不会拒绝你,然后把孩子暂时交给家里人看一下,两人享受一下二人世界,这样会让彼此的生活过得轻松些。


  • 狼牙鹏妈2016/09/12 17:25回答了该问题

    我们知道刚出生的婴儿,虽然已经拥有了几乎与成年人一样的身体功能,但是他们身体的各个功能发育都还不够健全,特别的肾脏功能的发育还远远比上成年人。所以,宝宝的身体如果过早地摄入盐类食物,就会严重影响肾脏功能的发育。

    宝宝过早吃盐的话,不但会使肾脏代谢负担加重,而且心脏负担也可能会加重,从而引起身体出现水肿、高血压等不健康的症状。

    此外,宝宝在婴儿时期,吃盐过多的话,还会导致宝宝身体功能对钙质的吸收变差,从而影响身体骨骼的发育,非常不利于成长。

    因为在婴儿时期,从母乳和牛奶中摄取的天然盐分,已经能满足宝宝身体对纳的需要了。所以,平时不要在给宝宝吃的饭菜和水中加盐。

    有科学研究发现,6个月之前的宝宝在饮食方面,尽量做到少糖、无盐,并且不要添加任何调味料。因为在这个年龄时期,吃原味才是宝宝的最佳饮食。

    6个月以后,给宝宝增加辅食时,如果宝宝不喜欢吃,可以适当地给他加一点点盐,以调味,但每天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5g左右。

    宝宝成长到7个月以后,可以加少量的食用油。

    当宝宝成长的1周岁之后,食盐可以逐渐增多一些,但这时的食盐量每天应控制在1g左右,切不可过多。

    当宝宝成长的3至6周岁之后,特别是在夏天,宝宝出汗比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多添加一点。这时每天的摄盐量应控制在2g左右。

    宝宝的味蕾非常敏感,稍微有些调味就可以了。并且,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鲜美,宝宝大都会喜欢听原味的,而且这些食物也含有足够的盐。平时给宝做菜时,要待菜快熟或出锅时再放盐。

    如此,在正确的年龄段,给宝宝适当的食盐摄入,才能够确保宝宝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地成长。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9/02 15:40回答了该问题

    别以为小婴儿只要吃饱喝足这么简单,其实小宝宝来到人间,就有着作为人的种种心理活动,他们也需要充分的温暖和满满的安全感。事实上,小宝宝的大脑里控制感情的部分可不是那么简单,它比单纯的随意反应复杂得多。作为父母的你,真的懂得宝宝的心事吗?

    1、婴儿的感情发展就像一个难解的谜

      宝宝有时候会突然大哭起来,你抱抱他,他就又乖乖安静下来;看到妈妈的脸,宝宝露出纯真的笑脸,小手小脚空中乱舞,高兴不已。婴儿的感情发展就像一个难解的谜,他好像随时能够自娱自乐,又随时地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来。你能够看到一个四个月的小宝宝自己翻了个身,你也能听到几个月的宝宝开始咿呀学语了,但是,你能看到或听到宝贝的害怕、生气或爱吗?  

      只要多给宝宝一些必需的关注,你就能看到他的高兴或恐惧。其实当小宝宝出生时,他们大脑中用以表达感情的部分一半已经建立起来。小婴儿已经可以识别其他人的面部表情,例如当你对小宝宝笑时,他就会知道“妈妈看着我很高兴。”

      伴随着婴儿的成长,他的感情也日益复杂,并且他可以用更加复杂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示出来。婴儿的这种感情发展同他所说的第一个“字”同样重要。那是因为,一个孩子健康感情发展是行为和智力发育的重要基础。


    20-4个月:渴望与你接触

      每次小宝宝被妈妈抱在胸前,他都会紧紧地贴着妈妈。这时,小宝宝会满足地蜷起身体,或许那表示他很轻松,或许是小宝宝在表达他纯粹的感情,“我喜欢妈妈,我爱妈妈。”0-4个月的小宝宝渴望着与爸爸妈妈亲密接触,温柔的抚摸,轻轻的吻,都能让宝宝高兴得手舞足蹈。

      对孩子轻柔的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早期抚触就是在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  

      爸妈你可以:

    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有着亲密接触的心理需求,那么家长就注意不要冷落了他,或者让他自己一个人在小床上自娱自乐。你可以多抱抱他,或者握住他的小脚给他做做健身操,轻轻地抚摸他的背,亲吻他的额头。你的热切关注和满满的爱都能通过这些亲密接触传送给宝宝,宝宝甜甜的微笑正是跟你们在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呢!

      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每天给婴儿按摩,每次抚触十五分钟即可,一般每天进行三次抚触。要根据婴儿的需要,一旦感觉婴儿满足了即应停止。妈妈还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婴儿油,选择安静、清洁的房间,放一些柔和的音乐作背景。这样的抚摸运动能让宝宝感到放松,促进大脑发育很有好处呢!

    30-6个月:渴望你的微笑

      虽然初生婴儿对于外部世界还是一片懵懂,但是爸妈亲切的笑容却是宝宝最初的温暖与快乐来源。笑容似乎是人的天性使然,宝宝感到愉快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展露笑脸。

      0-6个月的宝宝渴望看到你们的微笑。爸爸妈妈亲切的笑容能让宝宝感到亲切和欢快的情绪体验,虽然他不知道笑容是什么一回事。如果爸妈面对宝宝大多是面目表情,宝宝感受不到心灵上的爱抚,长大后宝宝的性格可能会变得冷漠、消极。

      爸妈你可以:

    当宝宝这样对你笑时,别忘了给他一个回应,因为如果父母在此时能给他一个轻松的微笑做回应,他就会更乐意这样做,并且开始知道了他的行为会有反应。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回应,比他自己的感觉更重要。

      家长不妨多在婴儿清醒的时候向宝宝展露笑脸,让宝宝时刻能够感受到爸妈的关注和爱。日常多抱抱宝宝或者给他最温柔的抚摸,配以微笑与亲吻,宝宝能够感受到爸妈浓浓的爱,宝宝的性格也会变得积极温和。

     46-12个月:最害怕你离开他

      从6个月开始,你会发现宝宝对陌生人总是抱有一种紧张感。即使到了游乐场看到他最喜欢的米奇老鼠,他都会紧紧地抓住你的手,时不时地看着你,希望你能保证他是安全的。直到那个卡通人离开,你才感觉到他变得轻松起来。这是小宝宝的一种很正常的反应:怕生。这个年龄的孩子害怕他们生活的秩序被打破,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更复杂了。

      妈妈离开一段时间,宝宝变得焦虑起来,甚至开始满屋子跑去找妈妈。他开始强烈地感受到分离的恐惧,因而变得极度不安,甚至声嘶力竭地哭闹,希望得到爸妈的关注和安慰。

      爸妈你可以:

    分离焦虑其实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爸妈想要减轻宝宝的这种分离焦虑,其实只要让宝宝时刻感受到安全就可以了。

      你可以让他多接触不同的人,比如多带他到陌生的环境走走,创造更多与陌生人群接触的机会。一开始宝宝不愿意,妈妈可以呆在他身边,让他感觉安全,当他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并认为不危险时,妈妈可以多鼓励宝宝去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告诉宝宝“妈妈一直在关注着你,不怕”,逐渐拉开与宝宝的距离。


  • 孟母健康2016/09/07 18:00回答了该问题

    荧光增白剂又称荧光剂,是一种可吸收光线或紫外线而反射蓝白磷光的化学染料,日常生活中则大量用于洗衣粉、清洁剂、纸张。荧光灯等等。现在有很多无良商家,用劣质棉或者回收棉来做织物,为了颜色好看,加入大量荧光剂。所以很多号称纯棉的衣物,是含有荧光剂的。
    若让荧光剂过量接触人体,就会产生许多有害的作用。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荧光剂被人体吸收后,不像一般的化学成分容易被分解。荧光剂一旦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结合,想把它除去就非常不容易,除非通过肝脏的酵素分解,才能将它排出体外,如此无疑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万一身体有了伤口,荧光剂和伤口处的蛋白质结合,便会阻碍伤口的愈合能力。根据医学临床实验,还发现荧光物质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如对荧光剂接触过量,毒性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就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对于新生儿来说,含荧光剂的衣服、口水巾、尿布、尿不湿都会带来严重影响,所以购买新生儿用品时要注意了。
    建议哺乳的妈妈选择不含荧光剂的哺乳内衣、睡衣、内裤;
    对于大人来说,建议贴身衣物最好买不含荧光剂的。

    紫光灯使用注意事项:
    1
    、建议拿到暗处照,效果更明显。
    2
    、不要只照一个衣服,因为肉眼对颜色有时候有错别,尤其是很相近的紫色和蓝色。可以拿一张纸巾覆盖在衣服上进行照射检测(国家有标准,抽纸是不可以含荧光剂的,像一些名牌的抽纸巾肯定没问题)这样很明显。

  • 狼牙鹏妈2016/09/01 16:46回答了该问题

    国内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家庭相比十年前要多了很多。尤其从事汽车相关工作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对儿童乘车安全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和快速的家用汽车增长比例来看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家庭还是太少。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儿童一定要座儿童安全座椅。

    很多家人都觉得由家长抱着孩子坐在车里更容易交流感情,也更加安全。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碰撞事故,减速度的G值能在瞬间达到十几个G甚至几十个G。我们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痛苦的经历,但可以理解的是一个让人能前冲的急刹车的减速G值最大也不会超过2个G,所以如果一个孩子的体重即便只有10kg的话,那么在碰撞时前冲的力量会瞬间增大到100kg以上,如果大人系了安全带能被控制在座椅上但双手是根本抱不住孩子,甚至孩子会冲碎风挡摔出车外。

    很多安全意识淡漠的家长连系安全带都觉得多余,这样一来在碰撞中也很容易一起前冲对孩子造成接近吨为单位的挤压。

    而儿童安全座椅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方面的危险因素,能将碰撞对儿童的伤害降低到最低。当然儿童座椅的放置位置也有讲究,最好是后排座椅。如果副驾驶有气囊且无法关闭掉气囊的车一定不要固定在副驾驶座椅上。

    既然儿童安全座椅这么好,为什么使用的人还那么少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中国的有车家庭对减灾意识还是比较差,有些人本身就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根本不可能看好这些人会把安全意识传递给自己的后代。你不可能指望一个总闯红灯、加三、抢行和不系安全带的人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给自己的孩子。我们还能时不时从网上的视频看到有孩子从行驶的车上掉下来等等这种很危险的情况,所以这等安全意识的人不太可能指望有购买儿童安全座椅的可能,甚至都不看好这些人能教育好孩子。

    1. 儿童安全座椅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尤其质量很好的进口品牌,普遍在万元左右,而且孩子的生长发育很快,从出生不久到未成年的孩子理论上都需要儿童座椅,而且随着孩子的身体发育成长往往间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儿童安全座椅,这本身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这么大的投入毕竟是为了避免小概率的事故,所以会有不少家长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出事儿往往追悔莫及。当然,你也不能指着购买廉价代步轿车的家庭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毕竟在中国买房、养孩子和养车都不易,一些家庭也确实很难支撑这部分开销。

    2. 溺爱,按道理越爱孩子越应该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但溺爱不同,很多孩子是不喜欢被六点安全带固定在儿童座椅上的,更喜欢在车里来回来去折腾,甚至有不少身子从天窗伸出家长都不管。你一说吧,家长还特有理由,孩子不喜欢,没办法。也是,你也不能指望那些整天吃零食,然后家长追着喂饭的能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原则可讲。

    3. 中国也缺少相关的法规,只要求系安全带,但您要知道,对很多孩子来说,安全带的位置和自杀的上吊绳勒的位置差不多。

    4. 中国的教育对防灾和减灾的教育太差,更重视成功学教育,这方面应该向我们的邻国日本学习。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安全座椅应该是个必选項,不要等出了事情再去后悔。

  • 狼牙鹏妈2016/09/01 16:34回答了该问题

    如果宝宝直接跳到了学走路阶段,没有经过走路的准备阶段即爬行,相应的肢体动作没有学会,那么当他跌倒时,他也不会用手来支持身体,会导致脸部直接撞击地面,受到伤害。

    宝宝在爬行的同时,也会学习到如何用脚来走路。一般而言,0岁时宝宝双脚的大脚趾是往上翻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宝宝爬行时用脚的大拇趾紧贴地面。如果爬行的时间越多,大脚趾的使用就越多,也就越强韧。此外,在爬行的运动当中,大腿是呈外旋的,这样可以帮助他学习到以后步行时的正确姿势。

    缺少爬行,直接就学习走路的宝宝,他的步行方式会比较特别。有些父母认为是宝宝双脚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身体的重量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并非如此。宝宝走起路来脚会有点向内偏,这是因为他的大脚趾力量比较弱的缘故,而且他不懂得用脚跟先着地,因此就会晃来晃去,好像缺乏力量。

  • 狼牙鹏妈2016/09/01 16:30回答了该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婆媳越坚持自己的理论,越容易引起婆媳矛盾。不妨放下戒心,都试试,结果怎样想必都不是傻子。我就是尿布尿不湿都用,月子里用尿布,每天洗30多片,婆婆洗,婆婆走后,因为是冬天,发现宝宝一尿湿就要换,不换很快就冷冰冰,孩子如果刚睡了就会醒,不利于孩子睡眠质量,就用了尿不湿,随着越来越大,外出越来越多,用尿布越来越少,试想一下出去逛个公园超市啥的,一般两个小时左右,你需要带多少尿布?

  • 孟母健康2016/08/29 17:31回答了该问题

    有句俗话叫“使出吃奶的气力”,可见婴儿吮吸母乳是要花费很大力气的。

    宝宝衔乳的时候,需要把乳头和乳窦部分,都含入嘴里,然后用嘴巴按压乳窦(而不是乳头),刺激乳腺分泌乳汁(所以衔乳正确喂奶是不疼的),这样的“操作”确实非常费力气。如下图所示:

    不过,当宝宝成功刺激乳腺、妈妈奶阵来了的时候,宝宝吮吸乳汁就变得相对轻松。而且,有些宝宝吃着吃着,会学会“等奶阵”,这是找到更轻松吃到奶的窍门:奶阵来之前,小口小口唆;奶阵来来后。再集中精力,用力唆。哈哈,宝宝真的很聪明呢!

    新生儿往往力气更小、且缺少“经验”,吃母乳对ta来说更费劲。刚开始合作,常常会让母亲和婴儿都很崩溃。但新妈妈不要因此怀疑自己奶水不够,就给加奶粉。确保正确衔乳姿势的前提下,多让宝宝练习,宝宝饿了自然愿意花费力气去吃。和吃母乳比,吃奶瓶一点不费力气!宝宝如果过早、过高接触奶瓶,会放弃母乳的。

    吃母乳,是婴儿最初、最本能的力量之源。这样的过程中,宝宝也得到了锻炼,也满足了自己吮吸的需求。而且,还增强了母婴之间的感情。

  • 孟母健康2016/08/24 11:28回答了该问题

    婴儿由于饮食(母乳或配方奶)中含有的钙很充足,理论上讲是不会缺钙的。特殊情况下引起缺钙主要表现为骨骼的改变,如颅骨的变软,医学上称为乒乓球头,颅型会改变,呈方颅。这些都是缺钙的表现,其实是缺的维生素D。小宝宝从生后不久就要补充维生素D,特别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 孟母健康2016/08/24 11:25回答了该问题

    问题描述的情况,应该是辅食添加过量导致的“消化不良”。6个月的宝宝添加辅食,主要应注意3个问题,食物的性状;辅食的摄入量;和辅食过敏的问题。无论哪方面没有注意,都有可能出现所谓的“积食”,也就是出现消化问题。

    【添加辅食初期,注意3个问题】

    1、食物的性状。

    6个月的宝宝,刚刚添加辅食,宝宝也处于乳牙刚刚萌出的阶段,还不会咀嚼。这时喂给宝宝的食物,他只会囫囵吞下去,因此应该吃泥糊状的食物。比如婴儿米粉、果泥、菜泥等。

    在添加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由稀到稠的原则,米糊或米粥起初可以稀一些,当宝宝习惯后再增加稠度。如果食物研磨不够细腻,就有可能出现消化不了的情况。

    家长可以观察宝宝的大便,如果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就说明宝宝不能消化食物,应在辅食制作中做出调整。

    2、辅食的摄入量。

    对于现阶段的宝宝来说,母乳和配方奶粉仍然是每日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可以每天为宝宝添加一顿泥糊状的食物作为辅食。

    在辅食的量上应该注意由少到多,可以从1勺开始添加,如果宝宝消化吸收得没有问题,再慢慢加量,避免一次性喂食太多。当辅食添加稳定后,以每餐5勺左右为宜。

    3、观察是否存在过敏。

    每为宝宝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时,都要在上一种食物吃过3-5天,且宝宝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的时候再添加。

    添加辅食初期,应以米粉米粥等淀粉类食物和果泥菜泥等为主,避免添加蛋黄、豆类、带壳的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8/23 15:48回答了该问题

    生过孩子的人知道,当妈妈是件辛苦的事,有时候会让人感觉无助、焦虑,甚至偶尔简直要发疯。

    正因为如此,就算有片刻冥想时间,也能让你的世界更加明亮。

    花几分钟时间放松一下,关注呼吸,平静思绪,能帮助你应付这一天将要面临的一切。

    推荐专属于妈妈的5个冥想方法!

    冥想时间1:你正在给宝宝喂奶的时间。妈妈颂词:“我在当下。”

    把椅子或沙发当成你的冥想垫,在这里,你只专注于宝宝和自己的呼吸。“这一刻,不要去想你要做什么、你原本该做什么,让自己放松下来,沉浸在你和宝宝这段安静的时间里。”Miller说。从数自己的呼吸开始,然后,注意自己的肚子,意识到在一呼一吸间,肚子是如何一起一伏的。从这时开始,只需要数数就好,吸气数1,呼气数2,再吸气数3,以此类推。“就算只数到10,也能帮助你从各种分神的事中安静下来。”Miller说。数到10的时候,呼气说出妈妈颂词,然后再从1开始数。

    冥想时间2:你带着宝宝散步时。妈妈颂词“脚踩大地。”

    将推着婴儿车散步时间转换成走路冥想时间,你只需让呼吸与步伐一致就好。使用4字词语会比较有用(脚踩大地,快乐无比,顺畅呼吸),有利于将你的呼吸与脚步融为一体。“如果你这一天感觉不太好,专注于积极的句子能够帮助你;强调你当下正在做的事,能够加强你的意识,代替你大脑中的杂音。”专家说。

    冥想时间3:你的学步宝宝大发脾气时。妈妈颂词:“我有耐心。”

    “你周围越是喧闹,你就有越多的机会找到内心的宁静。”RocheSproul说。还有什么时机比宝宝哭闹发飙时更适合实践这一理念呢?试试看:不要回以大喊大叫,会越来越紧张,而是试着有意识地放松你的下巴、脖子、肩膀上正集聚的张力。深呼吸,呼气时专注于放下紧张情绪。是要承认,想要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如果你能专注于呼吸哪怕10秒钟,也能帮助你理性地回应宝宝,而不是完全出于本能的回应,RockeSproul说。对付在汽车后座上打闹争斗的孩子时,也可以用这一招。

    冥想时间4:你终于能一个人待着了。妈妈颂词:“我已经恢复。”

    不管是宝宝白天小憩,还是夜晚宝宝睡着之后,或是有人来接替你照顾宝宝几个小时,都有一长串的事情在等着你做。不过,这段安静的时间,也是进行相对正式冥想的最佳时机——在做其他事情之前,花5分钟冥想吧。找一个舒服的地方,让你能够坐直,闭上眼睛,吸气,然后呼气的同时数“1”,接着吸气,呼气数“2”,一直数到4。这时再重新开始。“只数到4,然后重新开始,能够让你在放松的同时,保持警醒,因为冥想的目的并不是失去意识。”专家说。如果你又想起了需要做的一堆事,那就明确要做什么事,再放开它们,回来继续数自己的呼吸。

    冥想时间5:夜晚,孩子睡着了,你却十分清醒时。妈妈颂词:“我很放松。”

    任何曾在半夜清醒地躺在床上的妈妈,都知道这个可怕的怪圈:你睡不着,脑袋里装好多事,然后你开始看表,非常担心,如果现在还睡不着,那明天该有多累!“让折磨我们的嘈杂大脑安静下来,正是冥想要做的事。”Mille解释道。停止看表,开始关注自己的呼吸,让呼吸越来越深,并放慢节奏。然后,想象自己把挤在大脑中的所有东西全扔到了垃圾桶,“这样你就清空了大脑,能够安然入睡。”

    冥想是如何起作用的?

    冥想如此有力量的原因之一,是它能够抵消压力的生理反应。“时间一久,由于压力而释放的激素,比如肾上腺激素,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甚至某些癌症的危险。”AmitSood医生说,她是梅奥诊所的医学教授,也是《梅奥无压力生活指南》(TheMayoClinicGuidetoStress-FreeLiving)的作者。当你冥想时,你就减少了这些化学物质的释放,增加了安多芬和其他让人感觉良好的激素的释放。

    结果就是:你的脉搏放缓,血压降低,你能够清醒地思考。Sood医生表示,大部分研究测试冥想对于神经系统的效果时,都使用至少15分钟的冥想。不过几分钟深深的、放松的呼吸,也对你有好处。


  • 孟母健康2016/08/16 17:17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瘦吗?对于父母来说,总是怕自己的宝贝发育不良。如果真的担心,医生是最好的帮手,从医学角度来看宝宝的身体状况,才是正解。

    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kg,但出生时体重达2.5 kg就属正常;5个月体重达到6kg左右;1岁时体重平均为9kg;以后体重增加的规律为:体重(kg)=年龄×2+8。但宝宝存在个体差异,若体重与平均标准有偏差,最好咨询医生,以便科学地看待宝宝的健康。

    如果宝宝真的达不到标准体重的最低值,也不要慌张。仔细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步骤/方法

    1、单纯母乳喂养

    1. 一岁以后,母乳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身体发育需求了,单纯的母乳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所以要做好母乳、辅食以及其他食物的合理配比。

    2. 2、活动能力增加

    3. 宝宝慢慢地会走了,活动能力不断增强,需要更多的食物来补充体力,有时会因为父母的忽略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所以要计划添加足够热量的食物。

    4. 3、不定时饮食

      宝宝需要有规律的喂哺,等到饿了再喂,宝宝的胃口已经受到了伤害;有时饮食时间延迟过长,也会让宝宝的胃口没了知觉。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吃饭。

    5. 4、食物选则不当

    6. 宝宝的食物没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就无法帮助他正常发育。比如说脂肪过低食物;低热量食物(比如人工甜品);低营养食物(比如垃圾食物,过分加工过的食物)。为此一定要关注食物热量与营养的均衡搭配。另外,建议多用煮、蒸、炖等以水为介质的方式来烹饪食物。

    7. 5、时间太急促

      有些宝宝还没有做好自己吃饭的准备,掌握吃饭技巧的同时,还要满足食欲,这对宝宝来说是个难题。所以,父母要尽可能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宝宝吃饭。如果一味催促,宝宝不会为自己考虑,即使还很饿,也会离开桌子。

    8. 6、餐前零食多

    9. 吃饭前的零食会让宝宝的小胃口没有心情再去品尝美食,好好调整零食的添加时段:早中餐之间、中晚餐之间、睡觉之前。

    10. 7、水分摄取多

    11. 有些宝宝因为喝了太多的液体(牛奶、果汁、水),小肚子再没有位置放更多的固体食物,营养跟不上,体重自然有差异。

    12. 8、压抑坏情绪

      在吃饭前后,如果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宝宝游戏不开心,或者被父母责备,或者就餐环境不惬意(凳子不舒服、勺子不好拿)都会影响到他的小胃口。

    13. 9、不良习惯

    14. 有的宝宝习惯于边看电视边吃饭,或是边玩边吃,总要家长追在身边喂饭,这样不仅饭吃得少,还不利于消化吸收。因此吃饭的环境一定要安静,尽可能避免外物打扰,便于宝宝安心吃饭。

    15. 10、疾病麻烦多

      很多生理疾病都会导致宝宝体重过轻,比如耳部感染、哮喘、消化疾病、新陈代谢紊乱、铁锌缺乏、寄生虫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宝宝会表现出饥饿,或者吃得多,但体重还是下降,而且体质虚弱。同时还有一些药物——比如抗生素,也会损害宝宝的胃口。向医生咨询这些问题,找到正确治疗方法,保护宝宝的胃口。

  • 孟母健康2016/08/16 17:06回答了该问题

    家长的心情能够理解,但宝宝骨密度低并不是缺钙指证,微量元素检测本身也不准确。建议家长理性看待这样的检查,理性对待结果,不要着急补钙。

    这两种检查很多家长都有疑问,下面详细解释一下。

    【微量元素检测并不准确】

    第一,通过手指取血的过程会有组织液混入稀释,检测结果不可能准确反映血液中微量元素的水平,而且通常是偏低的。

    第二,血液检测只能反映血液中微量元素的水平,不能代表真正体内水平。检测血液中微量元素浓度,来诊断钙、铁、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的缺乏都不准确。

    【骨密度低,意味着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

    骨密度,代表骨骼内钙质沉积的状况。简单来说,当骨骼拉长变粗,出现空隙,钙质才能往上沉积。所以只有相对低下的骨密度,才有可能使更多钙质不断进入骨骼。

    宝宝骨骼生长快,检查骨密度自然是低的。骨密度低不是缺钙,而是恰恰反映出宝宝正处于生长高峰期。如果宝宝生长曲线正常,家长就不用担心。

    总体来说,判断孩子生长发育首先应该进行身高、体重、头围这些参数的连续监测。如果进食正常、生长发育正常,没有必要必须进行骨密度检测或者抽血检测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