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妍妈妈空间> TA的回答

  • 儿子专注力不够,老走神,老师反映是轻微自闭症,该怎么处理?

    首先建议家长去咨询专业的医生,不能老师一句话就断定自己的孩子是自闭。

    平时注意观察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是不是喜欢跟父母交流,出去跟别的小朋友能否正常交流,友好相处。听医生的建议是最好的。

    在学校遇到过自闭的孩子,对他的印象很深,当时是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见面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低下头扯衣角,不说话,他妈妈就替他回答了,并跟我说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当时我就没放在心上,后来两三天的观察,发现孩子一句话没说过,要么咬铅笔,扯衣角,要么就看着你发呆,一周有两三次尿裤子。后来跟家长沟通了才知道孩子自闭,但暂时因为家里原因不能送特殊学校。学校沟通后,对这个孩子特殊对待,考试成绩不计总分,作业什么的都可以免,我的目标就是要他开口说话。早上他进教室我就会笑着对他说,**,你来了,早饭吃了么?开始是不回答的,就站在那里,低着头扯衣服,然后我就摸摸他的头,老师跟你说话,不要害怕,跟你说话你不理我,老师很难过呢。反正就是有意识的多跟他说话,鼓励其他同学多跟他交流,多帮助他。让他感受周围友好的气氛。后来慢慢地,大概两周的样子,他如果要去上厕所,会举手了,后来跟他说话他会笑了,偶尔能开口说几句话了,很让我激动的是有一天早上,他给我一个橘子,说给你。当时我真的特别激动。后来期末的时候,转学了。说真的,很舍不得。

    说这么多,主要是想表达一个观点,自闭不可怕,要有耐心,有耐心,有耐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多跟孩子交流,让他感受到友好,感受到爱。


    2016/11/17 14:50

  • 三岁多的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自己独处,该怎么办?

    可以从以下三个大方面来尝试改善。

    一,带孩子主动参与一些集体游戏和合作项目的锻炼。如踢球等等,练习同小朋友们争抢一下。

    二,让孩子每天对给爸爸妈妈唱一首歌,或者在聚餐时表演个小节目。

    三是组织朋友家的孩子们在一起,让你的儿子准备一些糖果或者小礼物,送给他们,并对他们要说些什么。

    家庭方面,父母亲每天要很好的交流,有笑声,不要因为爱过多的代劳,让孩子做与他年龄相应的的事情,爷爷奶奶及外婆等等要配合协调。在学校,让老师特别的关照一下,注意引导孩子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效果的。如同上面的老师所说的,也没有什么太严重的现象,不要紧张。只要注意到了,方法到位了,效果就会出来的。

    需要提醒的:任何小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对应的就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先迅速回忆看看家里有什么问题,再来对孩子进行修复。排除孩子身体的疾病和自闭的倾向,还是要从家长自身和教养方式入手。单纯说孩子的问题,就算得到了解决方法,也只能治膘治不了本。

    2016/11/17 14:47

  • 如何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是否真的过得开心?

    家长不要过份强调孩子在幼儿园开不开心,因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是踏入了小社会,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存在绝对开心与不开心。

    所以家长不要引导孩子往不开心的那方面去想。但要教会孩子表达,真的遇到了什么事,孩子要有能力有意识地告诉父母。

    强调孩子开心不开心,多半是因为父母的焦虑,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视线那么长的时间,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可控,父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但其实,父母担心得越多,越会妨碍孩子跟外界的接触。因为家长毕竟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不如让他尽早地去适应锻炼,孩子年纪越小,适应能力越强。

    所以作为家长,题主首先需要解决的不是孩子高不高兴,而是自己如何不焦虑。


    2016/11/17 14:41

  • 经济条件不同,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哪些不同?

    经济条件好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1、家境好的孩子,将来更自立、自信一些,形象气质都比较好;但环境差的孩子将来会更自强上进一些。

    2、家境好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学习更为轻松,因此在兴趣爱好发挥上更充分一些,将来会通过自己的兴趣谋生的可能性更大,也更容易成才,或是说更大器一些;但条件差的孩子更可能成为学霸,他们更懂得如何在现有体制下钻营,也比较能攀升较高的社会地位。

    3、但总的说来,“穷养儿子富养姑娘”的古训要遵循。男孩子相对更难约束自己一些,给予太多的物质条件,容易使其导致“玩物丧志”。但富养姑娘会让其有见识,而不那么被物质诱惑。

    4、而最重要的是,充分投资教育是正确的。家长应该倾其所有为孩子的教育创造优越条件,哪怕他不成才。这是责任和义务,不是投资,别指望回报的。


    2016/08/31 16:30

  • 孩子三岁多,实在太调皮

     首先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顽皮是很正常的,打孩子不能解决他的顽皮和好动。
    可以先分析一下孩子“调皮”的原因,是否每次他想做的事,家长都进行干预。比如他想玩水,大人会担心他弄湿衣服等。
    如果是这样,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充分地释放天性。比如,夏天带他去泳池玩个够。
    如果孩子是想玩一些比较危险的游戏,或是在马路上奔跑,家长要及时阻止,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粗暴地喝止,要对孩子讲明白你的担心,比如马路上车来车往很危险,爸爸妈妈担心会有车突然冲出到撞到你……
    四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他希望能够凭自己的力量来控制世界,但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能够理解和倾听大人的诉求。
    家长要把自己的焦虑的部分拿出来跟孩子讨论,摆事实举例子,让孩子充分了解家长的意图。
    另外,孩子的精神旺盛可能会令大人比较头疼,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白天的运动量是否充分,一般来说,只有让孩子的精力散发掉,他自然就会按时睡觉。


    2016/08/25 20:06

  • 做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哪个对孩子更好?

    对于孩子而言,妈妈全职或是上班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能说各有利弊。

    全职的好处是能够更加妥贴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而上班的好处就是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当妈妈也不要总一味地对孩子心怀亏欠,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养孩子,陪伴孩子就可以了。另外,如果家里有人能够帮助照料,妈妈选择上班当然省心。

    如果家里没人帮忙,做全职也无可厚非。这些都是妈妈们根据自己的切身情况做出的选择。

    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自己高兴了,孩子的幸福指数自然就会跟着提高了。是不是一个好妈妈,从来不是看她是否全职在家照顾孩子,而是看她能否给孩子足够的教养。

    说得更坦白一点,对于孩子而言,他需要的陪伴不仅是穿衣吃饭,他还需要看到父亲母亲是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生活的。这种生活态度会传递给孩子,将成为他精神气质的一部分,并且影响他的人生。



    2016/07/29 11:26

  • 为什么大人和小孩说话时常常会换一种语气?

    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的套路太多,有一种主观意识上的适应性,觉得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希望尽快获得别人的认可。俗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以为是圆润通透,其实是被学到的生活中的竞争技能蒙蔽了心。所以大多数时候,换一种语气和稍微陌生一点的小孩子说话,并不能很好的获得他们的信任,而相同的,一个小孩子和另一个小孩子交流,却能很快成为朋友。可见,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学到的竞争技能近乎道的最好办法就是坦率从容,套用一句俗话就是,最真挚的才是最吸引人的。

    2016/07/29 11:16

  • 父母每天至少该陪孩子多长时间?

    个人认为,父母哪怕再忙,每天至少要抽出15-30分钟的时间陪孩子,或是早上或是晚上。

    但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常年不在家,或是经常要出差的那种家庭,每天陪孩子可能做不到。

    陪伴孩子其实不讲究时长,而讲究质量。

    很多家庭的父母明明有时间,也只是在刷手机,或者应付孩子很心不在焉,那样无论你陪伴孩子多长时间算不得称值的父母。

    题主问说,陪多久才算对得起他们。感觉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自己的心态就没摆正。

    孩子不用你对得起他,无论你怎样对待孩子,在他们童年幼小的时候,父母都是孩子全部的世界。你陪孩子也不是做给别人看,说什么对不对得起呢?陪孩子是发自真心,出自本愿。如果谈对不对得起,那陪伴的质量势必不会高。

    看到孩子眼睛会发光,认真地倾听、共情,经常跟孩子聊天,不厌其烦地问答孩子问答,包容他的缺点,赞扬他的优点。这样的父母才是孩子需要的吧。

    作为父母也许我们都很平凡普通,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请让他们在全心依赖我们的时候,给予足够的爱。


    2016/07/29 11:15

  • “孩子挑食是身体的自我保护”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孩子挑食是困扰着大多数家长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然而,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挑食可能并不是孩子“调皮捣蛋”故意刁难大人,而是一种人类使自身免受伤害的进化特征。

    少年儿童偏食、挑食习惯的形成,主要与家长和周围的人的饮食习惯有关,也与人们日常对食物贵贱评论给他们在心理上留下的好恶印象有关。婴儿几乎口不择食,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食物则变得越来越挑剔,特别是那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食物,这其中又以绿色蔬菜和肉类为主。

    英国一个慈善癌症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研究指出,几千年前,植物中的毒素可能伤害到儿童,某些肉类也极有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因此人类在幼年时对某些种类的食物产生怀疑,这一特征可能是进化的结果。”研究负责人露西·库克解释说。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的这一特性是在儿童变得更加独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保护机制。

    作为父母,遇到小孩挑食,厌食,很多时候都认为是小孩调皮,于是拼命纠正,劳神费力,出发点无可厚非。但作为现代的父母,应该了解,每个人基因都是不同的,如果小孩长期强烈排斥吃某些东西,除了调皮,也可能是由于有某种基因缺陷导致不耐受,从而开启了大脑潜意识保护。

    当人们以自己的喜好片面地评论或选择食物,而忽视了食物中的营养素对儿童少年健康的影响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儿童少年养成了偏食、挑食的习惯。所以,预防偏食、挑食,首先应从家长做起,即家长自己首先不应该偏食和挑食,身教和言教并重,并且身教重于言教。为了发挥身教的作用,那怕是家长平时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带头吃,培养孩子吃。当少年儿童已经形成偏食、挑食的习惯时,要听从家长和教师的教导,改掉这不良的习惯。   

    1、有的人不喜欢吃蔬菜、水果或不喜欢吃肉类,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2、由于铁需要与维生素C和肉类中分解的胱氨酸结合成为可溶性物质后才易吸收。因此,不吃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摄入不足,自然也就影响了铁的吸收。  

      3、营养不良,头发发黄,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个不长高等

     4、营养不均衡 ,食欲不佳,肠胃不好,吸收不当,身体素质不好,抵抗力差   

    5、不利于生长发育, 第一,家长不要在饭桌上争吵,对于工作事务比较繁忙的家长,进餐是与孩子共处的大好时机,一定要好好的享受它,家长应该用诱导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几种食物中选择一种,这样,他就会觉得给了他很大的权利,就会郑重地选择一样看起来比较可爱的食物,然后大人应该坐下来,跟孩子愉快地边吃边谈,这时,父母不要指责孩子的吃饭习惯,也不要对孩子说他的对错问题,让气氛始终保持轻松活泼。   第二,零食是造成孩子食欲不好的主要原因,家长要观察孩子是否在饭前多吃了零食,要考虑是否应该减少孩子的零食的摄入。   第三,有的孩子看见家长把一些菜挑到一边不吃,自己也会去模仿,所以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行为。家长如有挑食习惯,应首先改正。   第四,家长要认真地告诉孩子平衡饮食的重要,并注意演示给孩子看。等孩子稍微地动了心,吃了一些以前拒绝的食物,家长就应该鼓励他。


    2016/07/27 09:27

  • 作为父母,你会向自己的孩子道歉吗?

    世界上无论是思想开放的国家还是思想保守的国家,让父母向孩子道歉都不太容易。家长怕自己一旦开口向孩子认错,子女会看不起自己。只是家长们试着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的情形,如果自己父母错怪了自己,向你道歉会换来你的轻视还是尊重呢?

    自己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向你道歉过呢?可能大部分的答案是没有。但是父母会用抱歉的表情向孩子表示“我知道刚才错怪你了”。还有些父母会在事后用意想不到的礼物来表示歉意,弥补伤害。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原本憋着委屈的心一下变得痛快了?虽然没有张口说对不起,但是父母肯定了自己是正确的。只要做出这样的表示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很愉快。

    如果父母最终没有表示任何歉意,明明是父母错怪了自己却横加指责,我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不管那个事情到底谁对谁错,我们的心里会产生对父母的愤怒和怨恨。

    无论多么宽容的人在被冤枉的时候,都会产生愤怒和怨恨。孩子意识不到那个冤枉自己的人并不是有意伤害自己。明明不是自己做的事情,却要受到指责,防御性强的孩子可能会做出过激的反应。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旦发现自己冤枉了孩子,虽然很难放下架子,但是立即道歉还是很有必要的。假装没觉察到误会,希望混过去,孩子会抱有“爸,爸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不说什么,看来明天要买礼物补偿我”的错误认知。

    孩子听到这句话后,原本垂着的头会突然抬起来,脸上的表情也会从沮丧马上转成喜悦,眼睛都会闪闪发光。孩子因为父母这句话感到自信,感觉父母也像对大人一样对待自己了,不由自主地自豪起来。父母根本不必担心道歉会被孩子轻视,事实上孩子会更信任勇于自我检讨的父母,会更亲近他们,觉得他们很有勇气。但是也不能为此就毫无顾忌地随便认定孩子的错误,发现不对再道歉。父母总是误会孩子,会使孩子怀疑父母的判断能力,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和威信力都会下降。

    教育应该用于制止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指责孩子本身。父母道歉的时候也一样,生气的时候跟孩子唠叨,之后发现冤枉或者误会了孩子,如果对孩子说:“爸爸错了,对不起”,年幼的孩子会简单地认为:“爸爸做错事,爸爸是坏人”。这个时候如果说:“没有听你解释,就跟你发脾气,对不起呀”来表达歉意,孩子就会理解爸爸的想法。

    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人人都可能犯错,犯了错误能够改正过来是很大的一件好事,犯了错误如果不知悔改,才是真正的过错。我们不要不好意思道歉,有勇气承认错误的父母可以给孩子信任感。


    2016/07/25 16:23

  • 孩子在家喜欢乱涂乱画,几岁送去绘画班比较合适?

    所谓画画,其实是作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运用手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可以从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语言和情感的表达、社会能力等几方面锻炼孩子。而越是早地干预孩子画画,即越是早地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

    一岁的孩子画出来的一岁孩子的所思所想,两岁孩子的画带有两岁孩子的视角,表达的是两岁孩子独特的看法和观点……每个“小画家”不是在画他看到的世界,而是在用画呈现他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

    绘画应该成为父母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一种方式、一个通道,父母要戒除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画画和孩子的作品,否则,父母不仅会错失了解、认识孩子的机会,而且还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绘画天赋和想象力。

    在我看来,5岁之前不要教孩子画画,而应该让孩子随心所欲乱画,最好9岁之后再系统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

    5岁以后,可以寻找比较好的儿童绘画班,尤其是那种限定少、更多自由的创意班,带孩子多去体验各种色彩、工具,接触不同作品等。

    须知,9岁之前的孩子,画的是“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所以,不管他画得怎么样,父母要做的不是评价一番或提出建议,而是多倾听、多赞扬,这样孩子才会对绘画产生兴趣并逐渐乐于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

    9岁之后的孩子,才会真正追求“画得像”,即追求写实,这个时候若孩子仍对绘画充满兴趣,可对孩子做进一步的系统绘画技能训练。

    如果说9岁之前的儿童画大都是随“心”所做的话,孩子画的是自己的内心,并不太关心画得好坏;那么9岁之后的他们,则会带着批判的眼光看自己的画,他们开始关注眼睛所看到的真实世界,并试图想要将它们画在纸上。

    视觉写实期的孩子表现作品的方式也更多样化,如会通过色彩、明暗、线条等多种方面来展现内容,自然地,孩子对技艺的追求变得迫在眉睫了,可引导孩子接触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如参观美术展和欣赏大师作品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父母可考虑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如进行专门的色彩、素描等训练。


    2016/07/25 16:22

  • 孩子什么东西不让别人动,怎么回事?

    许多宝宝到了2岁左右,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维护自己的领地和权利不被侵犯,也非常喜欢把一些东西据为己有,这是宝宝物权意识的发展,也就是意识到物品是属于某个人的。在宝宝纯真的世界里,父母应有意识地建立“物权”的意识。

    这个宝宝没有讲具体年龄,让我猜,应该是到了物权敏感期。是宝宝自己的东西,就让他好好保护吧。

    宝宝具有正确的物权意识,对宝宝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能使宝宝感到自己是玩具、生活用品的真正主人,宝宝的自豪感、责任感、小主人精神、自主意识、自信心会随之增强,这有助于减少宝宝的依赖性,逐步改变宝宝的依附地位。在培养宝宝物权意识的过程中,通过明确和尊重宝宝的物权,可以引导宝宝感受到父母给的小物品包含了对他的爱,因而能够增强他对父母、对家庭的情感。在培养宝宝物权意识的过程中,引导宝宝整理、摆放、使用和保管自己的物品,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劳动习惯,对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帮助。尊重宝宝的物权,会使家庭生活更加愉悦、充实、有趣,更加井井有条。家里添了小帮手,他会自愿地把自己的物品归类整理好,大大减少乱丢乱扔现象。

    怎样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哪?

    制定规矩。鼓励宝宝想要什么要跟大人讲,规定在公共场所或别人家里,什么东西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拿的。最基本的规矩是:想要什么,在拿起来之前,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

    将拿的东西归还。宝宝拿了别人的东西,要自己归还;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宝宝一起去。父母若发现宝宝拿别人的东西时,要先了解他为什么拿,再做适当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宝宝的自尊心。

    灌输“轮流”“借用”的观念。宝宝抢夺或毁坏别人的东西,通常可能是因为好奇,父母应趁机给宝宝灌输“轮流”“借用”的观念。告诉他:“现在弟弟在玩汽车,等吃完饭以后,你才可以玩”,或是“那是姐姐的故事书,你要先问姐姐愿不愿意借给你”。

    尊重宝宝的物权。许多在成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东西在宝宝的眼中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父母不经宝宝允许随便丢掉他的物品,常常会使宝宝伤心;而不与宝宝商量就随便摆放他的物品,很可能使宝宝养成乱丢乱扔的习惯,有的宝宝长大成人了还改不掉东西混乱的缺点。


    2016/07/25 16:22

  • 孩子的智商是遗传的吗?真的可以通过早教训练提高吗?

    孩子的智商高低,遗传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但也不是100%的。

    现在由于环境、生产方式的不同,孩子出生时就会受到一些影响,大部分的孩子还会感统失调,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进行提升。

    孩子在早期的智商就体现在生长发育的各种表现上,家长要及时了解相关的知识,为孩子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


    2016/07/22 10:32

  • 如何看待“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父母干嘛“这种观点?

    很多人养自己的宝贝就像养小猫小狗一样,给吃给穿,要啥给啥就行了,不讲方式方法,也不管要求是不是合理?还觉得孩子要啥给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爱孩子。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家长要做到不要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缺爱,但绝非溺爱。溺爱恰恰是父母不愿花心思与孩子相处的一种逃避手段,用物质来代替情感,其结果往往跟父母预期的相反。任性、自私等等心理问题会逐渐萌发。如果平时很少用心去关心他,一定要抽时间好好的关心他。告诉他爸爸妈妈都爱他。经常抚摸、亲吻他。缺少安全感和爱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当然孩子也有很多脾气,同样的方法不一定都适合,但是父母还是要多耐心关心孩子找到方法,

    一,要有耐心,纠正孩子的脾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每天能有一点小进步即可,不要幻想他突然就乖乖听话了。

    二,要允许孩子犯错,别孩子急你比他更急,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跟他讲道理,那时候他听不进去,只会让你更气愤,安静的等他自己平静,你平静会影响他。

    三,认同他的感受。比如,"现在起床真的很困难,但不起床要迟到了,妈妈给你穿衣服,你闭着眼睛再睡会儿"之类,安静的等他自己平静。一定不要在宝贝面前一副气急败坏样子,十有八九他们是不怕的,因为你气愤之下说的话他们都没当真。


    2016/07/22 10:28

  • 西方家庭中,一般是谁带孩子?

    外国人带孩子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轻松,但有点必须要注意:


    机器能做的,自己就不动手:洗衣机(管它内衣外衣,丢进去一起洗)和烘干机(阴雨连绵的季节就凸显优越性了);洗碗机(三顿的碗筷锅一起洗,比手洗更干净更省水);扫地机和拖地机(告别吸尘器扫把拖把和腰疼);婴儿食物料理机(后来索性都买现成的微波婴儿食物)。奶瓶啥的从来不消毒。

    孩子会走路前,家中至少有一间房间完全安全:围栏(门窗楼梯小床),在触手可及的范围里没有任何潜在危险物品。你需要走开一会儿的时候(做饭上厕所之类),孩子完全可以独处(哭没有关系)。

    吃饭:婴儿凳子(带安全带的),围兜,怕脏的可以在地上铺报纸,然后就随便他怎么捣乱了,两三个月后自然会干净地吃饭了。

    睡觉:养成固定习惯,到点了洗澡,穿睡衣睡袋,熄灯,稍微抱一会儿,唱个歌讲个故事什么的,大人道晚安走掉,睡觉。买个会唱歌的夜灯,几分钟后自动关掉那种。晚上如果哭醒,等5分钟再去看,有可能自己再睡着。法宝:5-10-15法

    洗澡:深而小的桶最好,给点玩具啊海绵啊吸管什么的。孩子对温度真是没要求,但宁愿冷,不要烫!地上铺浴室地毯地垫(不过滑倒几次他就懂慢慢走了)。一个礼拜用两次沐浴露足够了,头发脸屁股身体不用分开洗。家里有大浴缸的就给他放满水玩,水性就这么来的。

    尿布:白天用超薄尿不湿,晚上用内裤式的尿不湿(拉拉裤),除非大便否则一晚上不用换。用湿巾擦屁股就够了,不用热毛巾,即使是大便。红屁股的情况下可用护臀膏。

    穿衣:你穿几件,孩子就穿几件,千万别把他包成粽子。别说什么中国人体质差,參看同种族的日本人,人家孩子也没冻死。

    出行:自己开车的,装安全座椅。可单手折叠可直立的婴儿车(试试一手抱孩子一肩背包,只剩一只手折叠车,买前一定要去商店现场比较)。车兜里备一条毯子,冷就盖上,再次强调不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出门。

    保姆:我们这里的托儿所或独立保姆(在自己家带两三个小孩)太棒了,从两三个月起就可以放。

    有了这些,你就完全可以独立带孩子了,不再依赖父母,就不需要看他们的脸色。观点不同的时候,你就可以说:听我的,因为我才是孩子的父母。当然,你爹妈可能永远把你当孩子,对你发号施令,那是他们搞不清状况。保持距离对大家都好。虽说我觉得这两年还是荒废了自己的事业,但我过的远远比国内的朋友轻松,最要紧的是,自己做主,耳根清净!不用在压抑自己和协调家人的日复一日的斗争中身心疲惫。


    2016/07/22 10:24

  • 从小被送到国外念书的孩子一定有好未来吗?

    两个因素需要思考:第一,出去是为了什么?是要学到国外好的教育模式,然后回国,还是说就是移民国外,融入人家的环境之中了。第二,好未来是指什么呢?国内拥有空间大,还是国外的空间大呢,这需要看孩子的兴趣。

    回答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国外的教育模式更自由,更轻松,更给孩子以选中的权力,但问题也很突出,如果孩子自己不努力,缺乏自控能力,也很容易就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真的放任自流了。因此,近期我们看到英国也开始学习中国的记忆教育模式,来让小孩子学好数学,打好根基。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太小出国,自控力不足,未必是好事儿,还是应该有一定基础后才出去,如初中以后更好一些。太晚,也很难融入国外的大环境。

    回答第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孩子先要什么,未来做什么,贸然决定一些事儿,很可能是舍本逐末,所以不建议太早为孩子做决定,可以创造各种条件,但最终由孩子决定。而决定之后,才能分析哪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6/07/19 18:18

  • “人前教子”会不会损伤孩子自尊心?

    现在的孩子思想都比较成熟,在客人面前也喜欢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所以,有外人在时,孩子往往比较兴奋,一兴奋起来就很容易犯点小错误。如果在客人面前教训她,可能会伤了她的自尊心,适得其反。小孩子心灵比较脆弱,训多几次,可能会造成她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孩子犯错误时,可以把她拉进小房间,好好跟她说。给宝宝犯错的机会,让宝宝自己在错误当中汲取教训,这样对宝宝的成长才是最为有利的。


    2016/07/19 18:17

  • 儿子打了小伙伴后,老师号召小朋友不和他玩,合理吗?

    请问你的儿子多大了?为什么打小朋友?打到什么程度?老师的原话是什么?真的是说不要和他玩吗?

    这些问题都要事先弄清楚,再去找老师“理论”。

    另外孩子打人,要请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如果您的娃是一个调皮的,易怒的,常常对周遭小朋友大打出手的小孩,那么老师的说法只能算是合理化建议。

    同样,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不是和您的教育有关呢?如果孩子现在还小,是可以纠正的。请赶紧行动起来吧。


    2016/07/19 18:16

  • 宝宝七个月,自己口齿不清不敢在宝宝面前说话,怎么办?

    你家宝宝才7个月,完全不用担心的。不要害怕影响孩子发音,多跟他说话肯定没错。先排除自己心理因素的影响,再带孩子去检查一下,如果孩子没有病理方面的原因,就多给她听故事音频,现在资源也很容易找。

    2016/07/15 11:28

  • 幼儿园小朋友不上进怎么办?

    上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适合并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便于与社会接轨。幼儿园里孩子还是按照自己的天性来的,没有什么上进不上进的说法。只要孩子能在幼儿园学到一些基础的知识和一些与人打交道的意思,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非常棒的。不要将成人的观点强加于孩子。

    2016/06/29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