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3岁

1-3岁

  • 陈妍妈妈2016/06/22 17:35回答了该问题

    个人觉得不能兼得,如果工作强度确实很高,那么可以考虑请老人或者阿姨来照顾宝宝。

    如果工作强度高,又不能在经济和时间上得到相应的弥补,还让宝宝缺失了妈妈的爱,那真的得不偿失。


  • 孟母网儿童阅读2016/06/22 17:01回答了该问题

    还记得躺在院子里,摇着蒲扇看星星,那时有蛙叫,那时有蝉声,那时有浸在井水里的西瓜,凉风习习很快就睡着了,然后被大人抱回床上!

    小编记得我们家把电视、板床、吊床都搬到户外,好多人围着一边看一边讨论一边扇风,再一起吃西瓜,广告时小朋友就在床上翻滚,或假装睡觉!

    玩耍的小伙伴听大人口中的鬼故事,嘿嘿,历历在目!胆小的就从指缝里看着大哥哥们捉萤火虫!

    二、三十年前,没有空调,大家是这么过夏天的,http://www.mengmu.com/jiankang/huli/18103.html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人去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去山林:“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宅在家:“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夏天的古诗词有很多,想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古人或热情,或清凉,或悠闲的夏天,

    请戳这里:http://www.mengmu.com/tds/yuedu/18104.html


  • 孟母健康2016/06/20 16:38回答了该问题

    摇晃宝宝可能会引发“摇晃综合症”。由于新生儿的头颅相对而言较大,宝宝的骨骼又很软,加之婴儿没有自我的保护动作,因此,猛烈的摇晃会让宝宝脑内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量,对宝宝健康造成隐患。爸爸妈妈在哄睡婴儿时,要避免猛烈的摇晃和举抱小宝宝。

  • 孟母健康2016/06/20 16:35回答了该问题

    很多家长担心这个问题,总体来说,纸尿裤本身不会不透气,尿湿的纸尿裤才会不透气。所以夏季穿纸尿裤,应该更加注意护理的问题。

    另外也要看宝宝多大了?如果他已经准备好接受“如厕训练”,可以开始练习上厕所,脱掉纸尿裤。

    【夏季穿纸尿裤的注意事项】

    1、及时更换。宝宝尿湿、大便要及时更换纸尿裤。就算没有尿湿,间隔时间也不要太长,不然也会捂着。

    2、晾干屁屁。换纸尿裤时,家长都要给宝宝清洗擦拭小屁屁。千万注意,要等局部皮肤干爽后,在把新尿裤穿上,不然就会造成潮气附着于局部皮肤,容易起尿布疹。

    3、穿合适的纸尿裤。纸尿裤要合身,不能太紧,避免过度摩擦皮肤。

    4、不要使用痱子粉。家长怕长痱子,可能会给宝宝使用痱子粉,但痱子粉会被汗液凝集,会使皮肤更加不透气。

    5、不要用油性润肤产品,这会让皮肤更不透气。

    【预防痱子,家长还可以做什么】

    1、宝宝起痱子与排汗不畅有关,多因捂热而起。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注意控制温度,室温应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为宜。注意适当使用空调;不要给宝宝穿太多;及时擦干汗液等等。

    2、宝宝新陈代谢快,活动量大,应该比大人少穿一点。很多家长容易觉得宝宝冷,所以时常一件一件地给宝宝套上衣服,这等于是在催生痱子。正常情况下,宝宝的手脚偏凉、颈后部温热,就是合适的。

    3、洗澡水中加上“十滴水”能帮助预防痱子。洗完澡及时擦干水分,保持皮肤干爽。等皮肤完全干爽后,再穿上纸尿裤。

    【什么时候可以进行如厕训练?】

    1、宝宝自己觉得在纸尿裤里大小便不舒服。

    2、明确知道坐便器是尿尿和便便用的,并且愿意尝试使用。

    如果宝宝自己没有准备好,家长就不要太急于训练宝宝自己上厕所,以免搞得宝宝有抵触心理,以后更难练习。

  • 狼牙鹏妈2016/06/20 16:18回答了该问题

    小宝宝现阶段有散视现象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

    如果出生2-3个月之后,宝宝仍然频繁出现一侧或双侧眼睛向内或向外斜视,双眼运动不对称,则需要引起重视,咨询眼科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测。

    针对宝宝“总是斜着往一边看”的问题,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问题,预防宝宝形成斜视。

    【生活中可能导致宝宝斜视的小细节】

    1、床铃的位置最好经常更换。固定在一处的玩具,会造成宝宝总是注视特定位置,而出现斜视。

    2、床铃放远一点。小宝宝是远视眼,如果玩具离得很近,他就需要使劲调节眼睛才能看得见,时间久了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俗称的对眼)。

    3、调换睡觉的方向。宝宝躺在婴儿床中,可以经常换一换头部的朝向。

    4、房间物品经常换换位置,或者把婴儿床换换位置,这样也能避免宝宝总是看一个方向。

    5、妈妈喂奶要常换姿势。妈妈哺乳都有习惯动作,但最好不要长期采取同一个姿势喂奶,或者每次都在同样的地方喂奶,否则宝宝也会习惯看固定的位置,容易造成斜视。

    【宝宝对眼是正常的,不要捏鼻子】

    对眼就是“内斜视”,3岁内的宝宝对眼通常是很正常的。宝宝因为鼻梁低,双眼内眼角遮住部分白眼球,所以只是看起来像对眼,实际上不是。一般等宝宝长鼻梁就好了,家长不要给宝宝捏鼻子。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6/20 09:37回答了该问题

    1、可怜的孩子为家长们背了这么大个黑锅!!孩子是到迪士尼才这样的吗?平时难道有到洗手间的习惯到迪士尼就一下没有了么?显然不可能。那平时不立规矩到需要规矩的时候孩子怎么可能会有呢?平时立规矩的责任在孩子还是在家长?当然是家长对么?!——平时的该立的规矩是要有的。原因很简单,标准也很简单——有些行为如果家长在外面、在别人家是不允许孩子做,那在家里就也不可以做。

    2、这个现象不是迪士尼专有的,只是这个时候比较容易引起炒作。

    3、各个地方的设施是否足够人性化、是否充分考虑人多、排队不适合孩子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一个角度,一个维度。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人容易通达。孩子们该立的规矩还是要立起来的,这样他会觉得更安全,标准也更一致,不容易混淆。


    立了规矩孩子觉得更安全怎么讲?孩子没人管不是更开心么?非也!规矩就像孩子做事情的边缘,在没有边缘的时候孩子就会不停地尝试,尝试这个边缘在哪里,其实心理是不安全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变。从一开始以最清晰的方式把这个边缘告诉孩子,孩子就会很高兴地尽情在这个边缘里玩耍,不必再反复的去试边,对么?安全感自然是更强的。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8/30 18:15回答了该问题

    在面对不爱打招呼的孩子时,家长应该包容和理解他们,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打招呼,否则大人的强迫行为可能会适得其反哦。

    其实,孩子不跟人打招呼这样的情况,经常有爸爸妈妈会跟我抱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父母会跟这位家长一样,觉得尴尬和没面子,还有的会当着外人面批评孩子“没礼貌”或“不懂事”。

    其实,孩子见了人不愿打招呼,原因大致有三种:

    一是父母本身就性格内向。有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和父母的个性有关,也许孩子爸妈本身就很内向,很少在孩子面前和别人打招呼。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

    二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对外不自信。有些小孩平时由老人照顾,与外界接触较少,或者父母控制欲较强,孩子心里缺乏安全感,在乎别人的评价,对外就表现得不自信,与外人交往也就没那么自然。这种情况和第一种情况一样,当小孩不与他人打招呼时,不应指责孩子,反而大人应该反省自己。

    对于胆小羞怯的孩子要多加关心,比如,事先将可能见到的生人的相貌、特点告诉孩子,并了解孩子心中的忧虑,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咨询,让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三是可能爸爸妈妈经常强迫孩子打招呼,孩子有了逆反心理,不愿意和人打招呼。

    两到三岁是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这段时期,孩子会很反抗对外界强加给他的东西。如果孩子以前爱喊人,突然又不跟人打招呼了,你就要考虑到是不是叛逆心理使然。这时,不能严厉批评,更不能使用负面语言评价孩子,比如“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或不礼貌者)呢?”等。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局面更加尴尬。

    试着尊重孩子,观察孩子,有的放矢地针对孩子的原因,进行行为方面的引导,这才是关键,多些鼓励,降低期望值,一步步来,调动、开发孩子的主动性。

    3岁的孩子开始从家庭买入社会,并逐渐成为社会中一员,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使孩子成为更受欢迎的人。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上我的“积木育儿”头条号看相关文章。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6/16 09:15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已经两岁了,是时候停止喂饭了哦。试着换个角度想一想哦,饭碗被妈妈端着,孩子会将吃饭当回事,并当成自己的事来认真对待吗?他只需要动动嘴巴就好,心思肯定跑别的地方去了,因此会出现坐不住,吃一半跑的情况。在我看来,吃饭这件事,从孩子添加辅食起就需要训练,并逐步放手,将主动权交到孩子手中。

    要让孩子有吃饭的兴趣,当然是有技巧的。一些建议如下:

    (1)宝宝4-6个月起,就逐步开始添加合适的辅食。太晚添加辅食的孩子,肠胃适应能力稍弱,等于是胃口没有打开,以后吃饭方面就更可能存在困难,不容易提起对食物的兴趣。

    (2)两岁以后的孩子,饭菜都应该成为主食。这个年纪如果仍然喝奶过多(超过600ML),也会影响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以及营养的吸收。

    (3)打从开始喂辅食起,就用专门的餐具喂养,比如颜色鲜艳的碗和小勺子之类,最好不要把辅食(比如米粉之类)用奶瓶装着,和奶粉混在一起喂给孩子。

    (4)一般医生都会说,不要给一岁以前的宝宝吃盐。同样的,周岁以后的孩子,虽然很多时候可以和大人同吃了,还是要以清淡为主。平日里也避免给孩子吃味道太重的食物(比如很甜、很咸的,尤其是饮料),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味蕾对食物的敏感度。

    (5)在孩子1岁半前后,会进入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期,他们很多事情都希望能够自己来。此时给孩子备好一个专门吃饭的座椅、餐具等,允许孩子把自己吃得乱七八糟。担心孩子吃不饱的父母,可以喂饭,但一定是在固定的、比较单纯的吃饭环境里喂养。并且最好能够看着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就着”你的微笑,吃下每一口饭菜。

    (6)2岁以后,父母就最好停止喂饭,给孩子立好规矩,放手由孩子自己吃。要立的规矩包括:饭前半小时不吃零食;当顿饭不吃,只能等到下顿了,这中间没有零食(零食只奖励给吃饭棒的孩子)等。

    (7)父母要懂得放慢脚步,专心享受食物,不仓促就餐,不挑食。有心的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备一套小厨具,让孩子跟你一起下厨房。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父母最好不要做的事:

    (1)给孩子喂饭的父母,千万不要这么喂孩子:趁着孩子玩玩具,冷不丁塞进孩子嘴巴一大口饭;孩子前面跑,后面追着喂;强迫性地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或夹在两腿间,催逼着喂。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孩子玩得忘了吃,那就直接告诉孩子,现在是吃饭时间了,想吃就到专门的就餐地点用餐(没有电视、没有玩具)。还可以象征性喂给孩子一口饭,勾起孩子的食欲。

    如果是后两种情况,那就说明孩子当下的确不想吃饭,不乐意“被吃饭”,那就不逼着孩子吃。如果根据我们前述建议的规矩来,父母放手,孩子一般很快就会懂得:吃饭是他自己的事,不想挨饿就得守规矩。

    (2)孩子已经选择了不想吃饭的时候,不批评,只是吃给孩子看,要吃得香香的。若大人都用完餐了,孩子说想吃东西了,不嘲讽,温和坚定地坚持规矩。心软的妈妈,可以为了孩子提前一点吃下一顿饭。

    总之,父母能够做的,就是把吃饭这件事“表演”得非常自然、轻松。不跟孩子做太多“吃饭”的斗争。要把孩子的胃,交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饿一两顿没事。怕的是,过多的斗争,更长远地败坏了孩子对食物的兴趣。让孩子对食物产生积极的情绪,非常非常重要,唯有这样孩子才会爱上吃饭。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6/15 10:27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接触最多的语言自然理解和学会的最快,接触到频率越少的,学习能力自然会慢慢减弱。

    三岁是个关键期,三岁前大脑会保留所有语言的学习能力,三岁后会只保留母语语言的学习能力,其他语言能力全部退化渐渐消失。

    但宝宝爸妈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宝宝表达需求的方式,你想,你小时候不也是从方言开始的,现在不一样说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宝宝会适应社会,他以后在社会中接触的什么语言最多,自然而然的就会说什么语言了。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6/15 10:23回答了该问题

    一般情况下,宝宝前囟门会随着颅骨逐渐骨化而慢慢缩小,1岁半左右时闭合,最迟闭合时间在2岁左右。宝宝现在这种情况这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另外有必要说一点,因为大多数家长不太敢用力触摸宝宝的囟门,所以发现囟门闭合往往可能是假象,实际上并未真正闭合,仍然存在骨缝,颅脑仍然在持续生长。


    【你看到的囟门闭合,可能是假象】

    囟门的存在能为宝宝颅脑组织的发育留出空间,以免因空间限制,影响颅脑发育。

    这里说的前囟在宝宝出生时会有1-2cm大小,以后会逐渐随着颅骨的增大而增大,到宝宝6月龄的时候,随着颅骨的逐渐骨化而慢慢缩小,直至宝宝1岁半左右的时候闭合,最迟闭合时间到宝宝2岁的时候。

    很多家长由此推断,宝宝还没有到年龄,囟门就闭合是不好的信号。担心会限制宝宝大脑发育,影响智力发展,会不会是有什么问题等等。基于种种担心,家长看到宝宝囟门闭合较早就会非常着急。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看到的囟门闭合有可能是一种假象。比如家长摸着,凭感觉认为头顶没有明显的“空洞”了。但这很可能是因为家长不敢用力触摸,而且也不太掌握专门的方法。

    这种情况只是看似囟门闭合了,实际上并未完全闭合,而仍存在骨缝,宝宝的颅脑体积还会随着脑组织的生长而生长,所以没有必要特别的担心。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6/14 10:11回答了该问题

    有句话说,“一开始给孩子选好幼儿园,三年不用操心。”确实有道理,我比较赞同。关键一个词就是“慎重”。对于家有孩子两岁多快三岁了,父母大都开始着急了。有的地方甚至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开始到各幼儿园报名占名额了。不过,在我看来,选择幼儿园有技巧,不仅注重外在表现,还需要注意以下细节才行。下面我就整理了一些父母的经验,分享给你:

    1.选择幼儿园从正确认识幼儿园开始

    如果将上幼儿园理解为教孩子学会很多知识,那就错了。幼儿园更多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社会环境——同龄孩子的集体生活环境。在这里,孩子们初步学习并形成与人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一些品质,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培养集体意识,形成合群、开朗的性格,并且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缺乏同伴、孤独的缺陷,让宝宝逐渐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故而,选一所适合宝宝的幼儿园就最好不过了,不求最好,但求最适合。

    2.公立幼儿园并不是都比私立幼儿园好

    实际上,有很多好的私立幼儿园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教育质量也很高,反而比某些公立幼儿园更适合孩子。不过因为私立幼儿园没有国家补贴,收费比公立园高很多。爸爸妈妈给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不要只关注公立和私立,尤其是大城市,公私立幼儿园水平相差不大,只要是经过教育部门评定的幼儿园,就可以放心。

    3.择园有必要距离远近是一个很大因素

    爸爸妈妈们都希望中意的幼儿园就在家门口,可是幸运的家庭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往往是:距离近和质量好不能兼得。如果不能两全,爸爸妈妈们就可以多加对比,如果质量上相差不大,那就不必舍近求远;如果两家幼儿园确实优劣悬殊,那选择远一点的幼儿园也不可厚非。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是太远了,上下学都要半个小时以上,那又要再斟酌了。且不说父母接送不方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毕竟孩子太小,距离太远很容易导致很早起床、睡眠不足,还有路途奔波的辛苦,这些都会容易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4.需要慎重考察幼儿园资质

    一定要考察清楚幼儿园的资质,有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消防许可证等一系列办幼儿园的相关证件。一个有注册的正规的幼儿园在安全方面一般都会做得比较好。

    另外,父母去幼儿园考察,一些安全细节千万不要错过,安全管理能否落到实处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这个幼儿园对待孩子的态度。幼儿园力几百个孩子聚在一处,如果遇上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正规的消防安全规范应该是:(1)幼儿园周边不能有加油站;(2)周围不能有经营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3)室内应配备灭火器,如果是楼房则每层配备一个;(4)预留消防通道。

    5.考察孩子的饮食和幼儿园的卫生情况

    很多幼儿园都会把菜谱贴出来,而且饭菜天天变花样。家长在考察幼儿园时,不要忽略了饮食这个细节。如果在幼儿园开放日去实地考察,别忘了看看厨房的卫生情况。比如食物有没有随意堆放,案头够不够整洁,还有厨师的衣帽、双手是否干净。如果没有办法直接了解厨房,你还可以根据幼儿园的管理是否规范来判断。

    至于专用碗筷的问题,只要老师认真负责,碗、勺、水杯都能定时消毒,对孩子健康就没有什么危害,因为孩子入园前都需要做体验,体验合格才能入园,而且孩子的免疫系统也需要不断接触不同的病菌,以逐渐产生抗体。

    6.考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它不仅能够提供美好的生活空间,还是孩子发现和探索的学习园地。有些好的幼儿园为了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室内和室外活动空间都会设计得比较大。父母需要考察:教室是否光亮,走廊的地面是否防滑,电源插座是否太低,桌椅板凳是否齐整,卧具是否整洁,还有室内所有物品的摆放和陈设是否方便孩子使用。

    还要看看教育环境,看看教学楼的墙面、班级主题墙,还有边角区、活动公告栏等区域。看看涂鸦墙、手工作品、绘画作品,这些都能反映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不是很丰富。

    7.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益于孩子终身发展的品质,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行为习惯。而英语、艺术等特色教育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爸爸妈妈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切忌本末倒置。

    相比特色教育,爸爸妈妈倒是更应该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直接决定了这个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取向。比如,如果希望孩子接受的幼儿园教育是自由宽松、重视感官发育和人格发展的,那么蒙台梭利幼儿园可能就是更好的选择。

    8.观察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选择幼儿园的核心目标,因为无论一个幼儿园的整体质量如何,最终直接跟孩子打交道的还是教师,他们的爱心和智慧才是最终让孩子受益的根本。

    不过,好的幼儿园里可能有差老师,差的幼儿园里可能有好老师。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幼儿园的知名度。其实,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可能带我们孩子班级的那几个老师的素质,如果他们有爱心和耐心,那幼儿园的名气大不大,又有多大关系。

    9.特别提醒:

    (1)幼儿园师资配备一般都是“两教一保”的配备。即两个教学老师,一个保育老师。因为初入园的孩子一般月龄都比较小,又是刚刚开始集体生活,往往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照。所以班级规模越小,老师可能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的精力越多。20人一个班是最理想的,如果班级人数多了,最好再多配一个保育老师。

    (2)选择幼儿园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宝宝的喜好和性格匹配度,如果实在是难以选择,就让宝宝自己选吧。带着孩子去试园,让孩子和带他的老师、园长接触一下,看看孩子喜不喜欢,这个也很重要。

    (3)孩子可能刚入园多少会有些不习惯,可能会哭上几天,有的甚至一两个月。如果只是每次与妈妈分离时哭,但是妈妈走后可以在幼儿园开心地玩,就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整天闷闷不乐,还跟妈妈说不喜欢上幼儿园,那么妈妈可以和孩子沟通什么原因让他不想上,如果发现是这个幼儿园不适合孩子,那么可以考虑换个班,或者换个幼儿园试试。


  • 狼牙鹏妈2016/05/16 17:25回答了该问题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PP)的定义,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是指一岁以下婴儿突然死亡,且经过完整病理解剖、回顾死亡过程并检视临床病史等详细调查后仍未能找到死因者。SIDS发病率约在0.06‰~3‰,美国每年约有1800名婴儿死于SIDS。几乎所有SIDS的死亡发生在婴儿睡眠中。SIDS在一个月以下新生儿并不常见,其发生率在2-3个月大时达到高峰。亚洲国家SIDS发生率一般均远低于西方国家。

    一、 俯卧睡眠是导致SIDS的头号杀手 

    俯卧睡眠与SIDS的关系经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表明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俯卧睡眠被认为是SIDS高危因素之一。 1980年代荷兰的流行病学调查,最早发现趴睡是SIDS的危险因素之一。虽然此事并未受到重视,但后来其它西方国家也陆续发现趴睡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于是从1991 年开始宣导不要趴睡,结果该地的SIDS发生率急遽下降。美国于1992年开始建议不要趴睡,同样得到婴儿猝死大幅减少的成果。时至今日,一些西方国家的SIDS发生率已经降到类似亚洲国家的水准。于是我们终于了解亚洲国家婴儿猝死较少见的原因:东方民族传统上较少让婴儿趴睡。 

    俯卧睡眠致SIDS发生的机制并不完全明确,可能是俯卧睡眠限制CO2弥散,致CO2再吸入,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以及致婴儿听觉唤醒阈值升高,影响促醒兴奋信号向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传递,增加婴儿苏醒难度,这些婴儿遇到潜在威胁生命的因素(如低氧血症)时,可能丧失了自主苏醒的能力;俯卧睡眠可致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静息状态下心率过快,长时间维持这种睡眠姿势可致渐进性致死性心动过缓。

    总之,俯卧睡眠可导致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增加发生SIDS的危险。在其它SIDS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没有相应减少的情况下,睡眠位置改变是使SIDS死亡下降的最直接最可能的原因。


    二、 其它导致SIDS的流行病学因素 

    1、被动吸烟 

    母亲在妊娠及哺乳期主、被动吸烟均可使下一代暴露于尼古丁危害之中。尼古丁是较强血管收缩剂,可收缩胎盘小血管,影响胎儿血供,致胎儿相对缺血缺氧,影响脑干的发育,而脑干控制苏醒反应、协调心肺功能整合。母孕期吸烟可使婴儿听觉唤醒阈值升高,增加婴儿自主苏醒难度;可减弱婴儿对低氧的应激反应,低氧状态时呼吸驱动能力下降、通气反应迟钝。总之,尼古丁可延缓从低氧睡眠状态尽快苏醒/喘息这一防御性应激反应,致SIDS发生机会增加。 

    2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与SIDS密切相关。Dales等发现居住环境中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硫(S02)浓度增高可使SIDS的发生率增加17.7%。Klonoff-Cohen等发现居住环境中的高二氧化氮(N02)浓度与SIDS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在婴儿发生SIDS的前l 天,其生活环境中N02的含量显著增高。 

    3、孕期因素 

    产次、母亲未成年、与上次怀孕间隔时间短、产前营养不良及妊娠期滥用美沙酮、海洛因、可卡因等药物的母亲,其婴儿SIDS的发生率可高达5.89%,为正常的4.19倍;孕期使用不同药物可增加发生SIDS的危险性,其中可卡因可增加3倍,海洛因可增加5倍,美沙酮可增加7倍。

    4、感染因素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各国学者就开始研究感染与SIDS的关系,尤其是病毒感染与SIDS关系研究较为广泛,先后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与SIDS有关。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了SIDS患儿病毒性心肌炎检出率。同时,细菌感染及其毒素作用亦日益引起人们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B(SEB)、c(SEC)、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被认为是SIDS病因之一。

    三、SIDS的预防 

    SIDS相关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婴儿在睡梦中突然死亡,对家属造成极大的打击;如果小孩先前刚好从医院诊治回来或接种疫苗,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SIDS的预防应引起高度重视。参考2011年美国儿科医学会公布的最新建议,建议下列事项以预防婴儿猝死。

    1. 一岁以下婴儿每次睡眠都应该仰睡,仰睡,仰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侧睡并不安全,也应杜绝。为防止长时间仰睡可能后头部扁平,每天可在家长监督下让婴儿清醒时采俯卧姿势。

    2. 床铺表面必须坚实,外表可包以被单。

    3. 婴儿不建议与其他人同睡,但建议与父母同室睡眠。父母可将婴儿抱在床上喂奶或安抚,在父母要入睡前即应将婴儿放置在其婴儿床上,双胞胎与多胞胎也应该分床睡眠。关于婴儿睡眠,下列情形需要特别注意:

      ● 父母不能与小于三个月的婴儿同床睡眠。

      ● 婴儿不能与刚刚抽烟的成人或怀孕时抽烟的母亲同床。

    4. ● 婴儿不可以与很劳累的成人同床。

    ● 婴儿不可以与使用某些药物(例如某些抗忧郁药物、止痛药)或有药瘾、酒瘾之成人同床。

    ● 婴儿不能与父母以外的任何人同床,包括其他儿童。

    ● 婴儿不可以与多人同床。

    ● 婴儿不可以与其他人在松软表面家具上同睡,例如沙发、水床、老旧床垫、扶手椅等。

    4. 婴儿床不可存放任何松软物件,包括枕头、玩具枕具、被褥、盖被、羊毛制品、毛毯、床单等软的物件,婴儿床应坚硬并盖以被单。

    5. 婴儿不宜配戴平安符、项链等可能阻塞呼吸的物件,不可将奶瓶直接塞在婴儿口中而无成年人在旁照顾。

    6. 预防成人抱婴儿时睡着:

    ● 产后母婴初期皮肤接触,宜有清醒的成人在场陪伴。

    ● 母亲亲喂母乳或成人抱小孩时,应尽量保持清醒,而且最好有其他意识清醒的成人在场,尤其在产后初期母亲容易疲累 时。

    ● 成人若自觉疲累,尽量避免独自抱小孩。 

    7. 孕妇应接受例行产前检查,研究显示可降低婴儿猝死发生率。怀孕时与生产后必须避免暴露吸烟。怀孕与生产后必须避免喝酒与使用非法药物。 

    8. 可考虑在睡眠时使用奶嘴,奶嘴不可悬挂于婴儿颈部或附着与婴儿衣物上。如果婴儿拒绝奶嘴,则不应强迫,可在年龄稍大后再尝试。喂哺母乳者可在已明确建立母乳喂食后再开始于婴儿睡眠时使用奶嘴,一般于3-4周大之后。 

    9. 避免环境过热,包括穿着太多衣物与过度包裹婴儿。无空调设备时,宜注意通风。

    10.常规接种疫苗,有研究显示有降低婴儿猝死效果,包括百日咳疫苗在内。

    11. 不必使用市面上宣称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的用具,因为它们都没有实效的验证。不必使用家用心律呼吸监视器,这种器具可监测窒息、心跳过慢、缺氧等情形,但并无证据显示可以降低婴儿猝死发生率。 

    12. 健康医疗工作者、婴儿室与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儿童照护提供者都需要了解并进行降低婴儿猝死危险因素的措施。持续推行仰睡运动,推动民众教育让家长、保姆、祖父母等照顾者均获知相关信息,医护专业人员应在婴儿出生后告知家属这些预防信息。哺育母乳的婴儿建议于一个月已经建立母乳哺育习惯后再考虑于睡眠时使用奶嘴。

  • 狼牙鹏妈2016/05/16 17:22回答了该问题

    纸尿裤和尿不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次性的,一个是专业名和一个是俗称而已。晚上如果父母不愿起来的话,可以选用纸尿裤。

    但尿不湿和纸尿裤的区别还是存在的,我们就来看看尿不湿与纸尿裤的区别具体都是什么。从外形上看,纸尿裤要比尿不湿多胯骨两端的粘扣的部分。


    这样纸尿裤就能作为裤子给小宝宝穿上使用,而尿不湿就必须粘在小宝宝的内裤上才能固定住使用,所以从使用方便上,就能够看出尿不湿与纸尿裤的区别,纸尿裤使用的时候要比尿不湿方便。


    从外形上看,纸尿裤要比尿不湿多胯骨两端的粘扣的部分。这样纸尿裤就能作为裤子给小宝宝穿上使用,而尿不湿就必须粘在小宝宝的内裤上才能固定住使用,所以从使用方便上,就能够看出尿不湿与纸尿裤的区别,纸尿裤使用的时候要比尿不湿方便。


    从内在结构上,两者的内部构造不同,具体来说就是在关键技术上。纸尿裤的核心关键技术就是“芯体”,纸尿裤在发展中不断的创新,从一次性尿片到高分子吸水性树脂材料的采用,都是科技的进步,可以说纸尿裤是在尿不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产生的。

    所以说尿不湿与纸尿裤的区别就在于纸尿裤是尿不湿的发展,尿不湿是纸尿裤的起点。


  • 孟母健康2016/05/12 17:28回答了该问题

    2岁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像个“永动机”,只要不是在吃饭睡觉,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为了维持这么大的活动量,宝宝每天需要大约1000-1500千卡左右的热量,如果热量供应不足,就会影响其生长与发育。

    【2岁宝宝每天需要的营养素】

    1、主食,50克左右,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蛋白质,如鲜奶及奶制品、廋肉、鱼、蛋等

    3、维生素,适量的蔬菜水果,特别是绿色青菜

    4、足够量的白水

    【2岁宝宝每天吃几顿】

    1、主餐,3顿,

    2、点心加餐,2顿

    3、鲜奶或配方奶,1-2顿

    【家长容易忽视的几个细节】

    1、饮料不能代替水。有些宝宝不爱喝白水,家长用鲜榨果汁等饮品代替。但水果变成果汁的过程中,纤维素大量流失,不仅大大降低了营养物质的摄入,也影响宝宝正常进餐。

    2、少吃高脂高糖的食物。给宝宝准备的点心可以是酸奶、水果这样的健康零食,避免奶油蛋糕、炸鸡块等高脂高糖的食品。

    3、维生素制剂不能代替蔬菜。宝宝不爱吃蔬菜,家长担心营养缺失,就大量给宝宝服用维生素制剂,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蔬菜中的天然营养素是保健品或药品无法比拟的,而且维生素片缺乏植物纤维,不能促进肠蠕动,容易导致宝宝便秘。

  • 孟母健康2016/05/12 17:27回答了该问题

    大便干结,大便外围附有血迹,应该是便秘+肛裂,可以到医院确诊便秘的原因,获得相应的指导,并且制定肛裂的治疗方案。

    平时在家中进行饮食调整也很重要。宝宝应该多进食纤维素食物。结肠中的细菌败解纤维素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水,这些水才是软化大便的基础,而不是饮用的水。所以家长要鼓励宝宝多进食青菜等食物。

    另外,加工食物的方式要注意,青菜不要煮的很烂,也不需要用辅食料理机打得很碎,只要焯一下、切碎,宝宝能咽下就好。

  • 孟母健康2016/05/12 17:16回答了该问题

    夏天是个顽皮的宝宝,给我们带来明媚的心情,也带来一大堆麻烦事儿,各种飞来飞去的“吸血鬼”无时无刻不想叮咬宝宝嫩嫩的皮肤。 

    所以辣妈们,做好防蚊的功课太重要了有木有!

    防蚊虫叮咬的N个办法: 

    A、家中挂纱窗、纱门、蚊帐 

    宝宝的皮肤及呼吸系统非常柔嫩,吸收能力强,新陈代谢快,在家里,对宝宝而言最安全有效、没有副作用的物理防蚊办法,就是装好纱窗、纱门,宝宝睡觉时,给他的小床配上透气性良好的蚊帐,给宝宝制造一个屏障,把蚊子统统挡在外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定期清洗纱窗、纱门和蚊帐。 

    B、蚊虫多的地方别带宝宝去 

    再强悍的驱蚊方法也抵抗不了一大波蚊子,所以最好不要带6个月以下的宝宝到以下这些地方玩:草地、环境脏乱、潮湿的地方,这些都是夏季蚊蝇滋生、聚居的地方。 

    C、室内卫生清洁 

    虽然有了宝宝之后,家里就会堆满宝宝的纸尿裤、玩具等等,但是家里一定要定期打扫,不留下卫生死角,特别是家里储水的地方要清洁干净,不给蚊虫藏身繁衍之地。 

    D、利用植物驱蚊 

    蚊子不喜欢的气味是柑皮、薄荷、茴香、丁香、薰衣草、尤加利、香茅、案树、天竺葵、罗勒、百里香、月季、玫瑰等,辣妈们可以利用这些自然植物抵御蚊子的入侵。最实用的方法是把干橘子皮、橙皮包在纱布中放在墙角,或在窗台上放一两盆月季、玫瑰,这些散发出来的气味既能驱蚊又让家中空气变清新。 

    E、勤洗澡 

    洗澡可以去除体表分泌物的味道,减少被蚊子袭击的可能,在洗澡时加几滴宝宝金水,或宝宝专用的花露水,有些花露水中含有中草药成分的“六神原液”,在盛夏有清凉、去痱、避暑等功能,尤其适合儿童使用。 

    F、各种安全有效的驱蚊产品 

    在了解驱蚊产品之前,一定得知道什么是DEET!DEET中文名即是避蚊胺,是无毒、无味、无色或淡褐色液体,被广泛用于各种各样的驱蚊产品,避蚊胺能够有效驱蚊,但因为避蚊胺是含有一定的毒性的,一般的驱蚊产品都会标明含有多少百分比的避蚊胺,都在推荐使用的剂量范围内,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驱蚊产品一定不能直接喷或涂抹在皮肤上,家中有宝宝,也最好不要接触避蚊胺。 

    ①驱蚊贴 

    驱蚊贴是一种采用天然植物交叉配方、科学配制的长效环保产品,系用天然防蚊植物萃取物与高分子凝胶基质相结合而成。只需将驱蚊贴贴在宝宝的衣服上,婴儿推车上,即可形成直径4—6米范围内的能持续12-48小时的防蚊保护圈,有效防蚊,绿色环保、无毒、无害,带宝宝出去玩就在宝宝衣服上贴一个吧。 

    ②驱蚊手环 

    驱蚊手环要选天然植物配方的,不含避蚊胺这些对宝宝可能有影响的成分的,可以给宝宝套在手腕和脚踝上,是可以有效驱蚊的,宝宝外出的时候带个驱蚊手环特别必要!使用超过12小时以后还可以当作空气清新剂放在车里或者卫生间里,一举两得。 

    ③驱蚊滚珠 

    宝宝已经被蚊子咬了怎么办? 爸爸妈妈要监督宝宝洗手,剪短指甲,谨防宝宝搔抓叮咬处,以防止继发感染。 

    消肿止痒的小妙招 

    1.芦荟叶 

    芦荟叶中的汁液止痒。被蚊子叮咬后,可切一小片芦荟叶,洗干净后掰开,在红肿处涂擦几下,就能消肿止痒,有一些宝宝专用的芦荟凝胶也可以买来给宝宝擦在患处。 

    2.牙膏或盐水 

    牙膏或者少量盐水可以治蚊虫叮咬,在蚊子叮咬的部位涂些牙膏或盐水可以消肿止痒。 

    3.西瓜皮 

    西瓜皮可止痒消肿,被蚊子叮咬后,可用西瓜皮反复涂抹一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几分钟就能止痒,并很快消肿。 

    4.大蒜 

    家中可以备着点生理盐水,如果宝宝把包挠破了,就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一下破皮的部位,再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涂擦,会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过敏的宝宝除外。 

    TIPS:被蚊子咬了之后严重感染的宝宝,别犹豫了,赶紧去医院看医生吧

  • 孟母健康2016/05/10 16:33回答了该问题

    不要抓挠

    千万不要让孩子抓破皮疹,以防止感染化脓,保持宝宝的皮肤和手脚干净。

    护理口腔

    让宝宝用温水漱口,在吃饭前后用温水或者生理盐水漱口。

    饮食护理

    多吃些清淡、性质温和的饭菜,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引起口腔疼痛。

    科学预防最用效

    饮食卫生

    一定要给宝宝养成一个良好而卫生的饮食习惯,在饭前饭后要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少去人多的地方

    在流感比较严重的时候,最好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地方,以免被传染。

    多通风很有必要

    要知道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病毒不易扩散,传染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经常开窗通风,降低风险率。

    及时隔离

    如果宝宝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发烧并有皮疹,就赶快带孩子去治疗,减少宝宝的外出时间,避免传染更多的人。

    手足口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平时科学预防,注重卫生就不用怕,基本在7—10天能都能痊愈的。

  • 孟母健康2016/05/09 17:57回答了该问题

    1. 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视线范围;

    2. 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店铺里;

    3. 不要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管或带走,无暇照顾孩子时,把 孩子交给可信赖的亲朋好友;

    4. 不要让孩子独自在门外玩耍;

    5. 不要让孩子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跟随其他孩子外出 玩耍;

    6. 与邻居和睦相处,遇事彼此照应;

    7. 带孩子外出时,留意四周情况,注意是否有人、车跟随;

    8. 给孩子佩带有家庭相关信息的物品;

    9. 不要带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带孩子在马路上行走时,尽量靠里走,注意防范后面来 的摩托车、面包车;

    10. 如您的小孩不足1岁,外出时请尽量使用婴儿专用背带,将孩子挂在胸前;

    11. 坐手推车的孩子要系好安全带;

    12. 将孩子放在自行车后座时,注意系好安全带,或让一名家长在后面看着;

    13. 孩子能说话时,教会孩子背诵家庭电话号码、所在城市和小区名、家庭成员的名字;

    14. 教会孩子遇事打110电话求助;

    15. 教会孩子辨认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

    16. 教育孩子一旦在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马上找穿制服的人员;

    17. 注意孩子身上一些明显的体表特征,如黑痣、胎记、伤疤等;

    18. 如需聘请保姆,请到正规保姆介绍机构聘请保姆,保留 好保姆的身份证复印件和清晰的生活近照;

    19. 在医院不要把新生儿交给不认识的医护人员,睡觉时锁好房门;

    20. 时常提醒教育保姆和家人提高防范意思;

    21. 如果您为外来务工人员,您的孩子小于3岁,居住在城郊结合部等人员流动比较密集的地方,孩子没有固定人员看管,那么您更应对此予以重视。

  • 陈妍妈妈2016/05/05 16:29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天生会嫉妒吗?当然不会,嫉妒心理完全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也逐渐增强,如果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过强,就会引起唯我独大、追求虚荣的心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卑的人,看到周围人比自己更好时候,就会产生自我否定,导致对别人的嫉恨。所以,自尊心过强或者自信心缺失,都容易导致嫉妒心理的产生。

    如何将孩子的嫉妒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是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父母做好表率,自己不要有强烈的嫉妒心;二是积极方式去主动挑战,变嫉妒心为动力,帮助孩子寻找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所在,想办法查漏补缺,让孩子与对方逐步缩小差距乃至超越别人,或挖掘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觉得自己与对方互有优势,用不着以己之短去比他人之长; 三是学会接受而回避比较,有些差距是不可能弥补的,父母与孩子好好沟通,讲讲那些与孩子情况比较类似的人,他们是怎么成功的,让孩子知道,自己与别人的这种差距,与今后的成功无关,这种比较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只会浪费时间,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其他方面去努力,可以让自己更接近成功。


  • 狼牙鹏妈2016/05/05 16:29回答了该问题

    据了解,消化道异物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异物的类型也是千奇百怪,发卡、项链、指甲钳、硬币,电池什么都有。

    不要滥用催吐药

    有些爸爸妈妈会用催吐药,试图让宝宝把异物吐出来,但催吐不当,反而会使异物误吸入气管,严重时可能发生窒息,短时间内直接导致宝宝死亡。

    不要随便使用导泻药。有些爸爸妈妈觉得既然吐不出来,那么可以让宝宝“拉出来”,所以会给宝宝使用导泻药,希望异物能快点从宝宝的肠道里排出来。这样的方法也不保险。因为异物太多样,如果是诸如钉子、牙套等带尖、带钩的异物,遇到肠管因药物作用快速蠕动时,很可能钩到肠壁上,甚至引起肠壁穿孔,那就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在宝宝误吞各类异物,要特别警惕,因为有的宝宝会将这些异物吸入气道,引起窒息,而这样的后果更严重,即便立刻把宝宝送往医院,宝宝也可能已经因为窒息身亡。

    不要强行吞咽

    遇到鱼刺、细骨头卡在食管上时,有些爸爸妈妈会让宝宝强行吞咽,希望将其咽下去。

    其实,鱼刺卡住时利用饭团等强行吞咽可会造成食道穿孔,可危及生命,如果刺伤周围的动脉就更加凶险。而且强行吞咽之后会给后面的手术取出增加难度。

    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吃的是一些小而光滑的异物,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加速异物排出。

    如果吞下的异物不大,但是较重,如金戒指等,进入胃内以后因其过重而沉于胃的最低处,一般无法随胃蠕动进入肠道排出,时间长了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出血甚至发生穿孔,故吞金者必须及早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将其取出。

    至于其他一些有腐蚀性、尖锐的异物,就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由医生帮忙取出,切莫耽搁。另外特别提醒爸爸妈妈们一句,现在有些宝宝会误吞电池,而电池虽然外表光滑、个头也不大,但有些电池内却有腐蚀性液体,一旦在消化道中破裂释放,给宝宝的损伤较大,所以也要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