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3岁
狼牙鹏妈于2016/05/05 16:18回答了该问题
很多妈妈发现,小宝宝常常会打呃。看着宝宝一顿一顿的样子,妈妈不由得担心:宝宝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宝宝打呃会不会很难受?
首先请妈妈放心的是,宝宝打呃不是病。宝宝的膈肌发育不完善,一旦某些原因导致膈肌或与膈肌相邻的胸腹部受剌激,脊髓的打呃中枢就会被牵动,导致宝宝打呃,而且不能控制。其次请妈妈放心的是,宝宝打呃也不像大人想象的那样难受。宝宝打呃多为自限性,打一会儿就会好,而且没有成人那种难受感。当然,能使宝宝不打呃,妈妈最开心。那么,我们就来找找导致宝宝打呃的原因。
原因通常有三:
1.是护理不当,使宝宝吸入凉气,刺激了膈肌;
2.是喂哺不当,过食致消化不良,喂了冷的奶水、药物都可以剌激膈肌诱发打呃;进食过急,或惊哭之后进食,一时哽咽,也可诱发打呃。为预防宝宝打呃,妈妈应注意宝宝的喂养方法。首先,应避免在宝宝啼哭、气郁时给宝宝喂奶。
其次,应避免进食过快。母乳喂养时,如果母乳很充足,哺乳时应按压乳头以避免乳汁流出过急;人工喂养时要注意奶嘴孔不能过大。再次,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宜过凉。
最后,要注意护理宝宝的方法,勿使宝宝喝冷气。当宝宝打呃时,妈妈不要着急。如果宝宝平时没什么疾病而突然出现打呃,呃声有力而连续,多是受凉所致,可给宝宝喂些温开水,胸腹部盖上暖和的衣被。若宝宝频繁发生打呃,且发作时间较长,可在开水中泡少许橘子皮,待水变温时喂宝宝,可缓解打呃。如果宝宝打呃时可闻到酸腐异昧,多是消化不良所致,可按摩宝宝胸腹部,或喝点山楂水,呃就打不起来了。
当然,宝宝打呃时,还可以用玩具逗逗他,给他放一点轻柔的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或用于拍拍他的背,也可以减少打呃的频率。尿布湿了或一次奶喝得太多都会打嗝。打嗝时最好不要喂奶,有时只要抱抱宝宝使他安静下来,便会好。
孟母健康于2016/05/04 16:22回答了该问题
可以分三个阶段对幼儿进行刷牙训练。
第一阶段:当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的时候,也就是大约从六个月开始就要给宝宝“刷牙”了。当然这里所说的刷牙并不使用牙刷,而是父母用干净的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沾净水帮宝宝清洗口腔,洗去牙齿及牙床上的附着物,这种口腔护理方法一般要持续幼儿两岁半,此时口腔中的乳牙才全部萌出。
第二阶段:从两岁半开始,父母应替幼儿选择此年龄段使用的牙刷,每日早晚两次,站立于幼儿身后,手把手教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拂刷法)。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表达能力,只要家长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耐心指导,相信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不是件难事。
第三阶段:从三岁起,幼儿已经过半年的过渡期训练,应能独立完成刷牙动作了。但此时的幼儿还很顽皮,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家长平时还要起监督指导作用,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拥有一副健康美丽的牙齿。
孟母健康于2016/05/04 16:17回答了该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给婴儿的脚穿上任何东西,直到他们在户外行走时。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们的脚保持冷热的状况恰和手一样,这对他们没什么妨碍。换句话说,在第1年没有必要穿毛线鞋,或者软鞋,除非房子或地板异常冷。
婴儿会站立和走之后,当条件合适时,让婴儿在大部分时间里赤脚是有脚益处的。起初婴儿脚弓是比较扁平的。通过用双脚有力地站立和行走,婴儿的脚就逐渐形成了弓形并加强了踝关节(我猜想,呈弓形的脚底怕痒和敏感的原因是要提醒我们使弓起来的那部分脚底脱离地面)。在凹凸不平或是粗糙的地面上走路还能培养使用脚和腿的肌肉。如果你总是让孩子在平坦的楼板上走路并且总是穿着鞋(鞋内是平坦光滑的),尤其当鞋底僵硬时,那你就是在鼓励孩子放松脚的肌肉和用平脚板走路。
当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孩子在户外走路以及在人行道上和其他危险地面步行时需要鞋子。但是孩子在室内走路时最好是赤脚,直到2~3岁。暖和的天气在户外、海滨,在沙箱里,和在其他安全的地方也可赤脚。
刚开始时,医生通常建议穿半软底的鞋,以使孩子的脚能够较好地移动。重要的是鞋子得足够大,以便不挤脚,但也别大得几乎会滑掉。袜子也应该足够大。幼儿脚的生长速度之快令人吃惊,他们的鞋子很快就穿不下了;有时只消2个月。
父母应该养成每隔几星期量鞋的习惯以确保鞋子始终是够大的。鞋尖部分必须略有空余,因为当孩子步行时,每一步都会使脚尖挤到鞋前部去。孩子站立时,鞋尖应该有足够的空隙,孩子的脚尖前面能够有大约半个拇指甲的空间。你不能在孩子坐下来时判断鞋的大小,因为当一个人站立时,脚在鞋里占据的面积大。当然,鞋子也应该是宽松舒适。有的柔软可调节的鞋子,可留有足够的空隙。医生在建议使用鞋楔以纠正象脚尖向内、弓形腿、膝外翻这类情况时,最好使用坚硬的鞋子。矫形鞋如果柔软的话,没有多大好处。而且它们常常必须是高帮鞋。
如果婴儿的腿脚结实,可以买柔软适中的鞋子,即使是便宜货也行,只要合脚和足够大。许多医生认为旅游鞋不错,只要它们不引起湿气。在头2年,脚是圆胖的,穿低帮鞋的效果有时候就不如高帮鞋好。
孟母健康于2016/05/04 10:26回答了该问题
在老一辈的育儿观念里,婴儿要是不吃盐就没有力气,因此很多隔代抚养的宝宝都会很早就开始吃盐,但是这样是不对的,过早吃盐会破坏宝宝饿味蕾,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是1岁以内的孩子是不应额外加盐的,应吃天然食物。
家长之所以想给孩子加盐,是因为“妈妈觉得我吃得太淡”。这个妈妈觉得其实是家长的主观认为。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即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给我们的表面感觉是“咸”。
0~6个月的孩子每天需要170mg的钠,6~12个月的孩子每天需要350mg的钠。1岁以内的孩子正常摄入的母乳、配方奶、辅食都含有钠和氯,只不过它们并不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所以吃上去感觉不咸。
所以“妈妈觉得我吃得太淡”实在是不可取。
有研究表明婴幼儿期的人为添加食盐(包括儿童酱油等标榜儿童调料的产品)会造成钠摄入过多,增加孩子长大后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率。
所以小孟建议:
1、1岁内坚决不给孩子加盐;
2、1岁后如果孩子对天然食物仍不排斥不厌恶,那就坚持给宝宝带去天然的味道,从小培养口味清淡的好习惯;
3、对于食盐的添加,应遵循越晚越好,越少越好;
4、对于家长,食盐的使用亦是如此。
孟母健康于2016/05/03 15:41回答了该问题
1岁多的幼儿会走路了,为孩子选择一双舒服、合脚的鞋子非常重要。人类是唯一有足弓的动物,足弓可以保护大脑、脊椎以及胸腔、腹腔内的器官,被称为“天然的减震器”。
但幼儿的脚骨大部分还没有完全钙化,比较软,即使鞋穿着不合适也没有特别痛苦的感觉,因此,家长不容易发现幼儿的鞋是否存在问题。穿鞋不合适不仅容易造成脚部永久性畸形,而且还可能使脊柱的生理弯曲发生变形,严重时甚至会使幼儿的大脑、心脏、腹腔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
家长为幼儿选鞋时应非常小心,要选择适合的款式,以柔软有弹性、天然材质的为宜。这个阶段的幼儿几乎都是扁平足,可以多让幼儿用脚去踩不同材料的物品,以增加对足部的刺激,天冷的时候要注意给幼儿穿厚棉袜。学步鞋如果选得不好,很容易限制幼儿脚趾的弯曲度,所以最好选择脚后跟包覆良好的款式。
如果幼儿还在穿包脚的连身装,妈妈要随时注意所穿衣服是否会让幼儿的脚部关节过度弯曲,是否限制了其双脚的伸展,及时调整,否则时间一长会影响幼儿的足部发育。幼儿的小脚也可能会感染真菌(脚气)或甲沟炎,妈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脚是否有细菌感染,不会喊痛的幼儿常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
幼儿鞋子的尺寸是以妈妈的一根手指头能塞进去为好,一般来说,幼儿的鞋子一年要更换2个尺码。妈妈平时要注意观察幼儿脚趾有没有被压红、双脚有没有出现水泡、是不是不愿意穿鞋、鞋子是不是偏大等,这些都是衡量幼儿鞋子合不合脚的重要标准。
孟母健康于2016/05/03 14:40回答了该问题
总结一下,有这几个经验。
一、做好断奶准备
宝宝是11个月断的奶,这期间早已添加辅食,孩子知道除了吃奶外还有很多好吃的,能够适应以离乳食品为主的进食方式了。由于中途妈妈奶已经上班,白天有一顿奶开始循序渐进地加奶粉。
二、选好断奶时间
建议在春末、秋初断奶,因为这两个季节气温适宜,宝贝不易生病。如果夏天断奶,容易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而冬季断奶,天气寒冷则宝宝容易感冒等。
三、循序渐进断奶
决定断奶后,妈妈分步进行。我们的经验是先断夜奶、再断白天的奶。断夜奶要狠得下心,基本两三天就不喝了。接着白天再减掉一顿奶。过一周左右,再减去一顿奶,并加大离乳食品的量,逐渐断奶。减去的一顿奶用奶粉代替。
四、别轻言放弃
妈妈和全家意见要统一,不要宝宝一闹就妥协。因为反复断奶还会让宝宝脾气不好,情绪不稳定、夜惊、拒食等。开工已是离弦箭,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去。
孟母健康于2016/05/03 11:08回答了该问题
通常说来,在1岁以内的宝贝最好不要喝牛奶,因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而复合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又太少,因此不容易被宝贝细嫩的肠道所消化、吸收,也不利于宝贝生长发育。此外,牛奶还可能是奶蛋白过敏的诱因。
6个月以上的宝贝可以让他慢慢适应牛奶,前提是宝贝在喝过牛奶后没有出现过敏的迹象。先从一小勺开始,再逐渐增加到用牛奶煮谷物粥。当宝贝长到2岁的时候,就可以定期给他吃牛奶和奶制品了,一天大约300~350克。
如何为宝宝选购牛奶?
鲜奶的鉴别:首先看包装,上面标示的蛋白质含量达2.9%以上的才符合国家标准;再就是包装上必须标示出0~5℃冷藏保存且保质期5天以内。
然后从以下方面辨别质量。色:颜色呈乳白色的牛奶为鲜奶;而色泽淡黄,且牛奶上有水状物析出的是陈牛奶了。香:鲜牛奶的奶香浓、奶腥味大;反之,掺进杂物的牛奶奶香淡,奶腥味小。味:亲口品尝,鲜奶的口感纯正;而不太好的牛奶腥味小,入口时会有苦味或异味出现。
还有三个小实验可以帮您:1、将牛奶与水掺和在一起,如果混合后出现固状物,则说明牛奶不新鲜。2、把一滴牛奶滴在指甲上,若在指甲上形成球状,就证明牛奶是新鲜的;若一滴落在指甲上就流散,则表明牛奶不新鲜。3、观察煮沸的牛奶。牛奶煮沸后,形成豆腐花状物的则为陈牛奶或变质牛奶。
常温奶的鉴别:常温奶可常温保存,保质期能达到45天到6个月。建议您选购生产日期接近当天的产品,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牛奶中的钙质会逐渐变为不可溶钙,维生素B1在一周后基本消失殆尽,其他的营养素也缺失很多。
Angel℡léi于2016/04/28 16:06回答了该问题
(*^__^*) 嘻…我感觉可以用阿甲老师绘本玩法十字诀读任何书哈 O(∩_∩)O~
“唱、念、说、做、画、演、吃、破、聊、想”
唱字诀,有些图画书本身就是歌词或是一首吟唱的诗、或者是耳熟能详的歌曲
念字诀,就是拿起书读~
说字诀,就是在念的基础上看什么可以增加你的读法~
做字诀,是个包罗万象的大项,包括做手工、做游戏等等~
画字诀,画图书看以后自然产生一定的刺激,喜欢、愿意拿起画笔来表现!
演字诀,演出、舞台剧、手偶剧等,或者分角色朗读!
吃字诀,有的书读完了会想自己做饼干、云朵面包、生气汤等,这是最需要烘焙技术和创意的玩法了
破字诀,是看起来技术性最强的玩法,“破”就是破解、破谜、发现之意,创新玩出新花样!
聊字诀,跟孩子们聊书,聊他最喜欢说的事情,最后聊我们想说的事情,孩子很愿意探讨各种问题!
想字诀,拓展想象空间,爆破性展开联想、开拓思维空间…这个玩法最具个性和个体差异!
希望我也可以帮到您~ 如果您觉得我答的好,请点赞 O(∩_∩)O~
孟母教育于2016/04/27 16:53回答了该问题
问的好!小编记得李一慢老师也曾经解答过这个问题噢!
答案是:各有千秋。
为什么这么说呢?听我简单给您做个解答~
讲故事的过程是妈妈单纯用声音传达给孩子一个故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会对故事进行个性化地处理,增删情节,注入个人或家庭的价值观和情感。
读绘本则是另外一种状态,宝宝不仅仅是在听妈妈的讲述,眼睛还会同时关注绘本里的图画,从而得到更立体、更全面的故事的享受。
打个简单的比方,
讲故事时,妈妈会用孩子听得更详尽的语言说一只像我们房子一样大的恐龙,或是大象的鼻子有晾衣竿那么长…妈妈对故事有个性的删减处理,对节奏的把握得心应手。
在单纯读绘本时,妈妈会按书上读着解说恐龙高多少米,大象的鼻子长多少米,宝宝也可以通过看图比较大小,而且还会对数字有个认知,模糊中有了基本概念!
不知道这样的解释你还满意?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您!
孟母健康于2016/04/27 11:19回答了该问题
病因:
70%~80%病毒引起 20%~30%细菌引起。
症状:
3个月以下婴儿:
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婴幼患儿表现:
(1)全身病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
(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
(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岁以上患儿:
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
护理:
体温在38℃以上时,可服用药物退热,4小时可重复一次。如发生高热时,可用75%酒精兑一倍温开水在颈部两侧、腋下、腹部沟部等有大动脉搏动处做酒精擦浴,头部可用冷毛巾湿敷降温,防止惊厥。药物降温可用阿司匹林。
有高热惊厥时止惊药可用苯巴比妥钠肌注。
一般不用抗生素。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可选用青霉素,或头孢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等。具体用药由医生确定。
如用中成药可咨询医生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感冒冲剂、维C银翘片、儿童清肺丸、小儿清咽冲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小儿回春丸,小儿清热散等。
Tips:
体温较高时要多喝温水,发热时不要"捂汗";
夜间,孩子的体温容易骤然升高,一定要加强体温监测,防止高温惊厥;
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平时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父母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帮宝宝增减衣服,沙尘天气尽量不要外出;
居室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常通风换气;
感冒流行时,应尽量少带婴幼儿去公共场所;
应尽量避免婴幼儿与感冒患儿一起玩耍,防止交叉感染。
陈妍妈妈于2016/04/26 15:04回答了该问题
不知道这位妈妈的宝宝多大,不过眼看就要立夏了,这个季节不适宜断奶。如果宝宝不到一周岁建议再喝一段时间,可以先从断夜奶开始,白天给宝宝添加一些奶粉混和喂养。如果宝宝超过了一周岁,那么他自身对奶量的需求也会降低,更多的就是心理依赖。妈妈可以让宝宝正常跟大人一起吃饭,再用配方奶辅助喂养,晚上睡觉前让宝宝喝一顿母乳。
适宜断奶的时间一般是春秋两季,这时候温度比较适宜,宝宝多喝母乳能增强抵抗力,也能增加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系。请尽量享受这一段母子间亲密无比的时光吧!
孟母心理于2016/04/25 14:55回答了该问题
一般而言,2岁至3岁的宝宝,处在一个对很多种情感的体验阶段,他会拼命地去体验很多种情绪的感受,尤其是那些不被妈妈欢迎的负面情绪。
同时,这个阶段的宝宝,处在一个自主性爆发的阶段,什么都想去自己做,但又发现总是做不好,比如,就要自己穿鞋子,好不容易穿好了,妈妈不仅没有夸他,反而说“宝贝,你穿反了”这种时候,孩子就会体验到最早的挫败感。
没有经验的他不会去处理这种情绪,只会用发脾气来表达。对这个阶段的宝宝,家长要有很大的耐心,不要用自己的负面情绪去处理宝宝的情绪。如果总是凶他,就会影响宝宝将来对自己的良好的认同。
孟母心理于2016/04/22 16:01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说话晚有可能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家庭因素。
首先排查生理因素:
生理上,孩子的听力本身如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比如,孩子若出现舌系带过短、唇裂、腭裂等异常,就会出现发声气流走向失常和发声协调困难,影响发音;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
其次排查心理因素:
如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或者是智力低下。
再有就是家庭因素:
这也是大多孩子说话晚,不说话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家庭语言环境复杂
家庭语言环境复杂也是引起孩子说话晚,说话慢的一个关键因素,多种语言的输入让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曾经有个孩子,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俄罗斯人,保姆是中国人,这个孩子一直到2岁多才开始慢慢说话,和爸爸说英语和妈妈说俄语和保姆说中文,他的语言天赋是家庭环境给予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多一些的时间,让孩子去消化一些东西。
2、照顾的无微不至,剥夺孩子的话语权
说话是一种需要,语言的诞生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沟通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当这种需要通过别的方式代替时它就不会得到及时的发展,记得有一次给家长们讲座,讲座后一位阿姨迫切的向我介绍她家孙女的情况,孩子快2岁了就是不说话,去医院也看过都说没问题,可就是不说话,我问她:“孩子饿了怎么表达?想尿尿怎么表现?想要什么的时候怎么让别人知道?”老人家很自豪的告诉我“这不是问题,她一摸肚子我就知道她饿了,两腿一夹我就知道她有尿,想要什么一指我就知道了。”我很严肃的问这位勤快的奶奶“您觉得您孙女还有说话的必要吗?”“不是她不想说,是您剥夺了她说话的权利,语言是一种需要。”我建议这位家长给予孩子说话的权利,适当的装傻,给孩子表述的空间,让她说出自己的需求,当然这需要个过程,但家长必须认识到,语言是一种工具,你必须给孩子使用工具的机会再去责怪孩子为什么不说话。
3、打击嘲笑孩子的发音
经常有家长会学孩子不规整的发音来开玩笑,当然家长是无意识的,觉得这样很好玩,孩子很可爱,但殊不知对于较敏感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负面的巩固,试孩子不敢尝试发音,从而导致不愿意张嘴说话。
4、抓住敏感期,事半功倍。
任何能力发展都有其敏感期,有效的抓住敏感期正确的进行指导,会使孩子的语言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说话晚,你是否错过了敏感期?
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基本可以划分为:
1)0~3岁,孩子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环境的信息,使用五个感官,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吸收和理解周围的环境信息
2)1~3岁半,语言爆炸期,为其一生奠定语言基础
3)2~4岁,对语言和交流极为感兴趣
4)2岁半~6岁,利用感官学习和适应环境
5)3~6岁,喜欢模仿大人
6)4~5岁,触觉开始更加敏感,喜欢用手进行裁剪,划写和艺术类的活动。
7)4~6岁半开始为阅读和数学做准备,并最终发展出阅读和数学技能。
5、多沟通,多对话,多讲故事。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妈妈或看护者会对着很小很小的宝宝说话,很多人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说也听不懂说了干嘛?其实这种从生下来就开始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孩子说话晚,说话慢有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给予良好的听的基础,没有听够就很难去说,听到一定的量级,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孩子才会去说去表达,多跟孩子交流,多给孩子讲故事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加强语感熏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想要说,想和你去表达了。
孩子说话晚,不爱说话的原因主要是以上这5点,家长还是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审视自己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因素,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干预,从而使孩子全面发展。
孟母心理于2016/04/22 15:09回答了该问题
2岁的宝宝可能会突然变得不那么乖,不听话,特别喜欢说“”。有的妈妈甚至开始养成了打宝宝的习惯,宝宝痛苦不堪妈妈也不知所措。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2岁的宝宝到了建立自我意识的年纪。也就是宝宝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当自家的小天使对自己说“不”的时候,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因为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独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自己的形成,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2岁的宝宝的词汇量有限,通常会错用打人、抢东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都非常渴望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遗憾的是,他的社交本领不是很高,往往用错了表示友好的方式。 当宝宝在打人的时候一般听不进你的话,有时候你充当裁判员也是徒劳的,倒不如亲自给他做个榜样,身教胜于言传。 宝宝做错事,必要的惩罚是可以的。但是正如你所提到的关闭禁的方式惩罚打人的宝宝的确不好,这不仅不能让错误,还会给宝宝留下阴影,这种方法最好不要使用。 1、教宝宝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要告诉他,当他不开心时候,就说“不开心”“不高兴”,或者直接跟妈妈说。如果想跟小朋友玩,可以说“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可以做一个榜样。例如,宝宝打人需要道歉,你不要强制性地要求宝宝道歉,最好是你亲自示范: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你的关心,效果就会很好的。 3、如果宝宝在跟某些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总出问题,那你就要想想他是不是不适合与这些孩子玩。可以帮他找一些性格温和或者年龄小一点的小朋友做伴,这样矛盾也会少一点。 4、给宝宝一点小惩罚 试试剥夺宝宝做喜欢的事的权利,或者让宝宝做不喜欢的事情。宝宝爱看动画片,回到家你就尝试不让他看,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做错事情就不能看动画片了”。 5、2岁的孩子需要花很长时间学会不打人,所以,你不要太担心和过分心急,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忍耐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