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大脑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31 16:34回答了该问题
很多小孩长相不佳,天真、浪漫的小孩并不会过分关注长相。但会因为长相而被同龄孩子嘲笑,导致孩子变得自卑,抑郁。我们无法教育别的小孩不要嘲讽他人的缺点,但我们要引导孩子不被这些言论所影响,避免产生心理阴影。在这个看颜值看表面的浮躁社会,如果您的小孩因为长相不佳而自卑,建议是:Tip1:长相不等于魅力。世界上没有长相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每个人的长相都是独特...
陈妍妈妈于2016/08/31 16:30回答了该问题
经济条件好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1、家境好的孩子,将来更自立、自信一些,形象气质都比较好;但环境差的孩子将来会更自强上进一些。2、家境好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学习更为轻松,因此在兴趣爱好发挥上更充分一些,将来会通过自己的兴趣谋生的可能性更大,也更容易成才,或是说更大器一些;但条件差的孩子更可能成为学霸,他们更懂得如何在...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30 18:18回答了该问题
1、情感温暖型养育方式容易使小儿形成健康人格:情感温暖型养育方式指父母在养育中用语言和姿态表示对孩子的喜欢,对孩子能力发展和好的举动等经常赞扬;当孩子做错了事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时,父母会给予谅解、安慰等,同时鼓励孩子正确对待;父母经常拿出时间参加到孩子有兴趣和爱好的活动中;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子女平等相处,对孩子温暖和亲切;当孩子获得成功时,父母及时向...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30 18:14回答了该问题
我想,你的问题是在于,面对幼儿园的挑选,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究竟什么样的幼儿园是好幼儿园,如何这个幼儿园没有挑选上我们,我们还可以去上是什么样的幼儿园。下面就一个一个地说。 一、孩子会数数,背诗,背三字经,识别颜色,已经算是幼儿园学生的“翘楚"了,更何况是还没有进幼儿园的孩子。这不但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训练过早过度了。 幼儿园最该学习的,不是...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9 17:09回答了该问题
小孩和同伴玩耍本是一件好事,最后确酿成了悲剧。那位喝了煤油的小朋友这属于误食伤害,无疑应马上送去医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啊。原因是来自一旁的家长没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照看小孩时,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刀子,火,水,不能吃的食物。这些都会伤害孩子。家长得注意这些安全隐患1,溺水家长应教育孩子远离野外水塘、水库等,更不要单独下水。即便是去正规场所游泳,最好...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9 17:08回答了该问题
对于幼儿园甚至更小的孩子,父母的依据可能是孩子3、4岁了还不大会数数;人家孩子已经会背好多首古诗了,可是自己的孩子却一首古诗也背不出来;同上英语早教班的小朋友已经能用英语打招呼了,可是自己的孩子英语字母还记不全……和别的孩子的对比让父母被焦虑包围:我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发展并不都符合同一成长曲线。我们都说孩子成长是马拉松...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9 17:05回答了该问题
小孩教育不能打骂的,孩子越从小开始用正确的方法,打好基础,长大越容易教。1、你要了解的小孩,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然后因势利导。 2、从小孩会爬开始,什么事不能做,就要明确告诉他,如果忘了,大人要反复提醒,如果故意犯要有相应的措施制止。对小孩说话要和气,世界上什么事不能做,在没告诉之前是不知道的,所以要讲,要告诉。我特别喜欢“告诉”这个词,不是批评,不...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5 18:21回答了该问题
趋利辟害是人的天性。孩子出现上述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当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天性未得到正确引导;父母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没有承担事情的能力和想法;父母过于严厉要求孩子,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为了不使父母伤心,不愿意承担责任;孩子本身对于事情没有整体的认识,对自身在事件中占据的位置不清楚,懵懂无知。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通过与孩子...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5 18:20回答了该问题
方法一:果断离场如果父母非常愤怒,马上换一个能够让自己安静的地方,不管是浴室还是阳台或者卧室,能够让自己平静的呼吸、从容的思考足矣。之后在努力调整自己心态,或者干脆去做另一件开心的事情。这样的好处是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她也冷静思考妈妈之所以生气的前因后果……方法二:看看孩子可爱的萌照可以在家中摆放一些随处可见的孩子照片以及快乐家庭合影。这样的好处...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5 18:19回答了该问题
父母当然可以和孩子做知心好朋友了,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所以父母是否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非常重要。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父母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亲情慰藉,就会...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4 10:16回答了该问题
冷不丁被孩子这么呛一下,大人心里的滋味肯定是不好受的。就好比两个人打乒乓球,我发给对方一个球,预备的姿势是接一个小球,谁知对方突然轰给我一个排球,甚至扔过来一个炸弹。相信这是所有冷不丁被孩子顶嘴后的父母都可能会有的状态:不知所措,莫名其妙,内心里甚至有一种被攻击了的感觉“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心理研究表明,70%的孩子都会跟父母顶嘴,也就意味...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4 10:14回答了该问题
一般而言,当孩子出现打闹等行为,父母介入时一定要公平对待,对事不对人。父母要做的是孩子问题的调解者而非参与者,要理智并客观地解决问题。首先是分开争执打闹中的孩子,检查孩子的身体,看孩子是否受伤,这样做是作为监护人第一首要做的事。父母这样做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向孩子展示“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教给孩子即使是在玩耍时也要注意自身和对方的安全。孩子受了伤,父...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4 10:13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孩子生日当天收到一大盒糖果的礼物,妈始平时对孩子吃糖控制的很严格,但对于特殊的礼物妈妈知道必得放宽规定,于是找来儿子商量一天吃几颗糖果比较恰当。五岁多的小男孩想了想,开口说:“我一天吃三颗就好了”,妈妈马上回应:那你一天吃两颗好了。儿子没再说什麽就接受了妈妈的规定,因此妈妈觉得这是一次圆满的互动。事实上,...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3 15:48回答了该问题
生过孩子的人知道,当妈妈是件辛苦的事,有时候会让人感觉无助、焦虑,甚至偶尔简直要发疯。正因为如此,就算有片刻冥想时间,也能让你的世界更加明亮。花几分钟时间放松一下,关注呼吸,平静思绪,能帮助你应付这一天将要面临的一切。推荐专属于妈妈的5个冥想方法!冥想时间1:你正在给宝宝喂奶的时间。妈妈颂词:“我在当下。”把椅子或沙发当成你的冥想垫,在这里,你只专注...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3 15:45回答了该问题
被欺负的经历,对宝宝来说也是社交学习的一种过程。爸爸妈妈默不作声,难免心疼又气愤,但是怂恿甚至是代替宝宝“打回去”显然也不是最佳的选择。这时候怎么处理最好?建议要以“宝宝的安全不会受到伤害”为原则。【宝宝被欺负,给他自己处理的机会】宝宝被别的孩子欺负,家长可以先不要干预,给宝宝成长的权利,相信他有能力去解决和面对。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处理这样的事情...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3 15:42回答了该问题
1.三明治沟通法:肯定+问题+肯定。例如,“爸爸也很开心你能拿第一(肯定),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不过,你知道,琪琪跟你只半分之差,还有涛涛跟你相差10分。其实他们也很努力。(问题,帮助孩子认清现实)你要继续保持努力的心态,加油!(肯定)”2.注意让孩子自己分析,总结第一步,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平时的坚持。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什么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呢?大部分孩...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2 15:57回答了该问题
可能很多家长一想到自己裸体和孩子一起洗澡的画面,就会觉得十分尴尬。总觉得心里怪怪的,放不开。甚至有人告诉我,他曾因为小时候看到父母的裸体,给他留下了很深的负面影响。之前看到一篇报道说:“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儿子海婴进行性教育的时候是一点没有神秘性的。赤裸的身体,在洗浴的时候,是并不禁止海婴的走出走进。实体的观察,实物的研究,遇有疑问,随时解答,见惯了双...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2 15:50回答了该问题
1、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妈妈就特别关注孩子,孩子哭了、打个嗝、放个屁,有一点小动静妈妈都会跑过去看看,“妈妈黏孩子”这种感觉陪伴孩子长大,所以当孩子有行动能力的时候,就变为孩子粘着妈妈;2、孩子可能在某一两次事件中受到了刺激或者伤害,孩子又小,自我保护能力不够但又有畏惧心理,就会去寻求外界的帮助,妈妈是孩子最值得信任的人,所以显得很黏妈妈;3、当孩子很...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22 15:49回答了该问题
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写出这样公式的人,不得不说,对中国家庭有相当的观察,但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太过于悲观和以偏概全。着眼于问题不如着眼于解决问题,关注消极面不如关注积极面。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好过贴标签,而且而且还贴一个坏标签。这个公式被认可,说明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分析下,这个模式是如何产生的?缺失的父亲,是...
孟母网家庭教育于2016/08/19 18:18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哭着要求妈妈扔掉刚出生的弟弟,我觉得是孩子从家里接收到的负能量太多了,也许是妈妈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抚养孩子如何辛苦,也是父母之间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等等这些原因都无形给孩子传输了一个信号,孩子是家里的负担,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让家里增添一些快乐!所以孩子才会说出这些话。 生二胎前,父母多多少少都会担心大宝是否能接纳二宝的问题,或者会对两个孩子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