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6岁

3-6岁

  • 陈妍妈妈2016/07/25 16:22回答了该问题

    许多宝宝到了2岁左右,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维护自己的领地和权利不被侵犯,也非常喜欢把一些东西据为己有,这是宝宝物权意识的发展,也就是意识到物品是属于某个人的。在宝宝纯真的世界里,父母应有意识地建立“物权”的意识。

    这个宝宝没有讲具体年龄,让我猜,应该是到了物权敏感期。是宝宝自己的东西,就让他好好保护吧。

    宝宝具有正确的物权意识,对宝宝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能使宝宝感到自己是玩具、生活用品的真正主人,宝宝的自豪感、责任感、小主人精神、自主意识、自信心会随之增强,这有助于减少宝宝的依赖性,逐步改变宝宝的依附地位。在培养宝宝物权意识的过程中,通过明确和尊重宝宝的物权,可以引导宝宝感受到父母给的小物品包含了对他的爱,因而能够增强他对父母、对家庭的情感。在培养宝宝物权意识的过程中,引导宝宝整理、摆放、使用和保管自己的物品,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劳动习惯,对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帮助。尊重宝宝的物权,会使家庭生活更加愉悦、充实、有趣,更加井井有条。家里添了小帮手,他会自愿地把自己的物品归类整理好,大大减少乱丢乱扔现象。

    怎样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哪?

    制定规矩。鼓励宝宝想要什么要跟大人讲,规定在公共场所或别人家里,什么东西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拿的。最基本的规矩是:想要什么,在拿起来之前,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

    将拿的东西归还。宝宝拿了别人的东西,要自己归还;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宝宝一起去。父母若发现宝宝拿别人的东西时,要先了解他为什么拿,再做适当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宝宝的自尊心。

    灌输“轮流”“借用”的观念。宝宝抢夺或毁坏别人的东西,通常可能是因为好奇,父母应趁机给宝宝灌输“轮流”“借用”的观念。告诉他:“现在弟弟在玩汽车,等吃完饭以后,你才可以玩”,或是“那是姐姐的故事书,你要先问姐姐愿不愿意借给你”。

    尊重宝宝的物权。许多在成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东西在宝宝的眼中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父母不经宝宝允许随便丢掉他的物品,常常会使宝宝伤心;而不与宝宝商量就随便摆放他的物品,很可能使宝宝养成乱丢乱扔的习惯,有的宝宝长大成人了还改不掉东西混乱的缺点。


  • 陈妍妈妈2016/07/22 10:28回答了该问题

    很多人养自己的宝贝就像养小猫小狗一样,给吃给穿,要啥给啥就行了,不讲方式方法,也不管要求是不是合理?还觉得孩子要啥给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爱孩子。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家长要做到不要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缺爱,但绝非溺爱。溺爱恰恰是父母不愿花心思与孩子相处的一种逃避手段,用物质来代替情感,其结果往往跟父母预期的相反。任性、自私等等心理问题会逐渐萌发。如果平时很少用心去关心他,一定要抽时间好好的关心他。告诉他爸爸妈妈都爱他。经常抚摸、亲吻他。缺少安全感和爱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当然孩子也有很多脾气,同样的方法不一定都适合,但是父母还是要多耐心关心孩子找到方法,

    一,要有耐心,纠正孩子的脾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每天能有一点小进步即可,不要幻想他突然就乖乖听话了。

    二,要允许孩子犯错,别孩子急你比他更急,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跟他讲道理,那时候他听不进去,只会让你更气愤,安静的等他自己平静,你平静会影响他。

    三,认同他的感受。比如,"现在起床真的很困难,但不起床要迟到了,妈妈给你穿衣服,你闭着眼睛再睡会儿"之类,安静的等他自己平静。一定不要在宝贝面前一副气急败坏样子,十有八九他们是不怕的,因为你气愤之下说的话他们都没当真。


  • 陈妍妈妈2016/07/22 10:24回答了该问题

    外国人带孩子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轻松,但有点必须要注意:


    机器能做的,自己就不动手:洗衣机(管它内衣外衣,丢进去一起洗)和烘干机(阴雨连绵的季节就凸显优越性了);洗碗机(三顿的碗筷锅一起洗,比手洗更干净更省水);扫地机和拖地机(告别吸尘器扫把拖把和腰疼);婴儿食物料理机(后来索性都买现成的微波婴儿食物)。奶瓶啥的从来不消毒。

    孩子会走路前,家中至少有一间房间完全安全:围栏(门窗楼梯小床),在触手可及的范围里没有任何潜在危险物品。你需要走开一会儿的时候(做饭上厕所之类),孩子完全可以独处(哭没有关系)。

    吃饭:婴儿凳子(带安全带的),围兜,怕脏的可以在地上铺报纸,然后就随便他怎么捣乱了,两三个月后自然会干净地吃饭了。

    睡觉:养成固定习惯,到点了洗澡,穿睡衣睡袋,熄灯,稍微抱一会儿,唱个歌讲个故事什么的,大人道晚安走掉,睡觉。买个会唱歌的夜灯,几分钟后自动关掉那种。晚上如果哭醒,等5分钟再去看,有可能自己再睡着。法宝:5-10-15法

    洗澡:深而小的桶最好,给点玩具啊海绵啊吸管什么的。孩子对温度真是没要求,但宁愿冷,不要烫!地上铺浴室地毯地垫(不过滑倒几次他就懂慢慢走了)。一个礼拜用两次沐浴露足够了,头发脸屁股身体不用分开洗。家里有大浴缸的就给他放满水玩,水性就这么来的。

    尿布:白天用超薄尿不湿,晚上用内裤式的尿不湿(拉拉裤),除非大便否则一晚上不用换。用湿巾擦屁股就够了,不用热毛巾,即使是大便。红屁股的情况下可用护臀膏。

    穿衣:你穿几件,孩子就穿几件,千万别把他包成粽子。别说什么中国人体质差,參看同种族的日本人,人家孩子也没冻死。

    出行:自己开车的,装安全座椅。可单手折叠可直立的婴儿车(试试一手抱孩子一肩背包,只剩一只手折叠车,买前一定要去商店现场比较)。车兜里备一条毯子,冷就盖上,再次强调不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出门。

    保姆:我们这里的托儿所或独立保姆(在自己家带两三个小孩)太棒了,从两三个月起就可以放。

    有了这些,你就完全可以独立带孩子了,不再依赖父母,就不需要看他们的脸色。观点不同的时候,你就可以说:听我的,因为我才是孩子的父母。当然,你爹妈可能永远把你当孩子,对你发号施令,那是他们搞不清状况。保持距离对大家都好。虽说我觉得这两年还是荒废了自己的事业,但我过的远远比国内的朋友轻松,最要紧的是,自己做主,耳根清净!不用在压抑自己和协调家人的日复一日的斗争中身心疲惫。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20 17:10回答了该问题

    小孩子可塑性特别强,多让他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让他也能从中得到快乐,再试着和喜欢的小朋友接触。给家长几个建议:

    1、每天给孩子准备个气球或小玩具,让他送给他想送的老师或者小朋友。让他去表达善意,小朋友都会喜欢的,用彼此的笑容渐渐消除性格隔阂(提前可以告诉老师一声你的用意)。

     2、每天放学后不要急着带孩子回家,试着让孩子去玩幼儿园的娱乐设施,勇于接触小朋友,并和其他家长交谈,让孩子和那位家长以及其孩子打招呼 

    3、试着多认识孩子家长,时间允许邀请他们带着孩子来你家做客。既可以扩展自己人脉也可以让孩子交朋友。也可以组织几个家长一起去游玩等等 

    4、教孩子几首不错的歌曲,让幼儿园老师点名让他给其他小朋友唱,并让小朋友鼓掌欢迎。 失落感可能是孩子缺乏自信造成的,这几点都可以起到一些解决作用。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20 17:09回答了该问题

    1、孩子喜欢新奇。自己的东西新鲜感过去了,就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2、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有了“我”“我的”的概念,看到新奇的东西想让它归属,成为“我的”。

    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心态,家长要适当加以引导。

    若是别的孩子看上自己孩子的东西,告诉孩子玩具可以交换着玩,可以分享着一起玩,这样会有更多的朋友,会收获更多的快乐。但不要强迫孩子交换和分享,尊重孩子的意愿。

    若是自己的孩子喜欢上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告诉孩子可以跟对方协商,交换或借用要征求对方的意见,获得对方同意了才可以。一定要制止孩子强抢其他孩子的东西,告诉他这是其他对方的,不是他的。

    孩子会慢慢懂得东西有归属之分,有些东西是自己的,有些是他人的。他慢慢就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交换分享东西,懂得一起合作有更大的乐趣。


  • 狼牙鹏妈2016/07/20 16:36回答了该问题

    1.想长高3个阶段把握好

    让孩子长个大高个儿是不少父母的愿望。郑州市儿童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朱晓华称,正常人的成年身高除遗传因素外,主要取决于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3个阶段能否按合理的速度生长。她提醒,每年的5、6、7月是孩子长高的好时机,增长速度可达冬季的两倍。因此,想让孩子长高个儿,家长赶快按照这些建议行动起来吧。

    2.均衡营养让孩子吃好

    科学饮食强调的是摄入均衡。进入儿童期,饮食上首先要给孩子吃优质蛋白质,包括两类:一类是鱼肉、蛋、禽动物性蛋白质,另一类是从豆类中来的植物蛋白。建议6周岁以下的儿童喝配方奶,6岁以上儿童喝鲜奶。如果孩子不喜欢牛奶,可用奶酪或酸奶替代。千万不要把乳饮料误认为是酸奶。其次,要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多食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

    特别提醒:挑食、厌食、饮食无规律的孩子不容易长高;肥胖的孩子也不容易长高;催熟(性早熟)的孩子更不容易长高。

    3.丰富钙质带孩子晒太阳

    爱喝牛奶的孩子长得高,因为牛奶不仅含有丰富的钙,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想长个儿,首当其冲的就是钙的补充。补钙的同时,一定要同时补充帮助钙质吸收的维生素D,晒太阳就是不错的途径。

    特别提醒: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是孩子长个好时期。外出晒太阳最好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

    4.适当运动陪孩子玩好

    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龄儿童或者青少年,每次应运动30分钟以上。

    特别提醒:弹跳运动如跳绳、跳高、跳远等有助于四肢运动;伸展运动如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体操等有助于脊柱骨和四肢骨的伸展;全身性动作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有助于全身骨骼的伸展延长。

    5.充足睡眠让孩子睡好

    “能睡的孩子长大个儿”。因为在睡眠中,人体的生长激素分泌量最高。朱晓华提醒,家长应避免孩子在睡眠前1~2小时剧烈活动或玩得太兴奋,孩子最好在晚上9点半前入睡。

    特别提醒:1~3岁的孩子应保持12~14小时的睡眠,4~6岁的孩子应保持11~12小时的睡眠,7~10岁的孩子应保持10小时的睡眠,10~14岁的孩子应保持9小时的睡眠。


    不长胖4个窍门要知道

    研究发现,体重超标对寿命的影响与年龄相关,超重可使预期寿命减少1~6年,对20~29岁的人影响最大。

    1.水果是最好的零食

    如果你是个“馋猫”,那就用水果来代替零食。新鲜水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对控制体重非常有利,不仅能满足对甜食的欲望,还能减少热量摄入。

    2.像淑女一样吃东西

    餐前先喝一点汤;用小份的盘子盛食物,细嚼慢咽……这些,都不仅仅是淑女的象征,更是控制自己体重的秘诀。每吃一口咀嚼20下,容易让你提前有吃饱的感觉。因此,改掉狼吞虎咽的习惯,有助于塑造苗条健康的身材。

    3.饮食三低三高

    所谓三低,就是低油、低盐、低糖;所谓三高,就是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油就是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低盐是尽量让口味清淡,少吃辛辣,以免让胃口大开又伤了脾胃。低糖并不是说不吃糖,而是要严格控制冰淇淋、奶油蛋糕等热量高的食品。

    4.每天步行一万步

    用感觉稍稍有些出汗的速度,每天行走1万步,就可消耗近900卡路里。1个月就可以减重约1kg。换算一下,相当于每天用2个小时走4公里,在台阶等有坡度的地方行走更为有效。

  • 陈妍妈妈2016/07/19 18:17回答了该问题

    现在的孩子思想都比较成熟,在客人面前也喜欢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所以,有外人在时,孩子往往比较兴奋,一兴奋起来就很容易犯点小错误。如果在客人面前教训她,可能会伤了她的自尊心,适得其反。小孩子心灵比较脆弱,训多几次,可能会造成她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孩子犯错误时,可以把她拉进小房间,好好跟她说。给宝宝犯错的机会,让宝宝自己在错误当中汲取教训,这样对宝宝的成长才是最为有利的。


  • 陈妍妈妈2016/07/19 18:16回答了该问题

    请问你的儿子多大了?为什么打小朋友?打到什么程度?老师的原话是什么?真的是说不要和他玩吗?

    这些问题都要事先弄清楚,再去找老师“理论”。

    另外孩子打人,要请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如果您的娃是一个调皮的,易怒的,常常对周遭小朋友大打出手的小孩,那么老师的说法只能算是合理化建议。

    同样,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不是和您的教育有关呢?如果孩子现在还小,是可以纠正的。请赶紧行动起来吧。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14 18:37回答了该问题

    关乎孩子成长的大事,是家长做主还是孩子做主,跟孩子的年龄和心理成熟度有关。

    自主生活阶段:

    3~6岁孩子,开始有自主意识,想自己做主,但是常常受挫,很多事情还得依赖父母。这时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吃喝拉撒睡能独立完成,获取基本的人际关系技能,能简单帮助家长做家务就够了。

    吃喝拉撒睡方面的事情,例如偏好方面,例如生活习惯方面,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

    生活的具体事物上,可以考虑孩子的偏好,但关于择园或者更大事情,虽考虑孩子的意愿,但是最终还是家长定夺。

    但要注意,跟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让孩子理解和接纳。跟孩子讲清楚,孩子就会接受。

    自主学习阶段:

    7~12岁孩子,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以学习为主。这时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能独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友谊开始发展。

    学习方面的具体事情,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例如上什么兴趣班,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

    自主思想阶段:

    孩子13~18岁,是中学阶段,课业繁重,深沉的情感开始发展。这个阶段的孩子,一半成熟一半幼稚,虽生理上成熟了,心理上还需要打磨和锻炼。他们处在花季雨季,写诗,幻想是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因为整个世界在向他们打开。

    所以不束缚他们的思想,有利于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达成无限的梦想。但是,孩子的行为还需要管束,例如宵禁,例如不抽烟喝酒等等。

    总得说来,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总体把控,具体放手的策略。

    3-6岁,家长安排孩子的日常作息,营养均衡,至于睡前是听故事,还是听音乐,可以孩子自己选择。

    7-12岁,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友谊的发展,提供方法和经验的指导。至于,他喜欢什么,喜欢和谁玩,都可以自己决定。

    13-18岁,家长注意孩子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至于他想考什么学校,未来如何发展,只要他有充分的理由和能够承担自己的决定,就可以让他自己决定。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随着孩子的成长和成熟,渐行渐远。如果孩子刚刚3岁,家长要操心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14 18:34回答了该问题

    爱哭不代表孩子就脆弱,冒然给孩子扣上脆弱的帽子,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做法。

    在我看来,哭对孩子的意义十分重大,他们的哭声中,往往都包括了丰富的内涵,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原因,但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让孩子受了委屈,还不让孩子哭,这个父母得都有多么的狠心啊,折射出父母对孩子认识上的空白区,以及因此体验到的面对孩子哭闹的无力感。

    须知,哭是人先天就具有的一种“语言”。中国有句俗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很经典。对新生儿来说,会哭真的很重要,他们饿了、拉屎拉尿了、想要睡觉了,还有就是撒娇、想要大人抱抱,再有就是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等时候,如果不哭,大人如何才能知道呢?孩子们正如此才能生存下来。

    从这个角度说,那些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孩子,都是让人伤感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

    当孩子饿了,他会哭;

    累了,困了,他会哭。

    难过了,他会哭。

    孤单了,他也会哭。

    在孩子还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时候,他们多半用哭声表达。正常的小孩都是会哭的。什么样的小孩不哭?就是一直哭啊,哭啊,但总也不能得到回应的小孩,才不会哭。这样的小孩,总是看起来安静,内里藏着无边无际的绝望。

    当孩子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他们会更多地通过学来的那些有限词汇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内心需求。什么样的孩子不能用言语表达呢?是那些表达了却总也不被父母听见的孩子;是那些一旦表达错了就可能遭遇批评的孩子;是如何表达都不被理解的孩子。


    所以,让孩子敢“哭”、会“哭”,是所有父母都该学会的内容。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可以试试下面这些办法:

    让孩子想说

    被压抑太久的孩子,就不会想去说。因为孩子发现,说了与没说,往往结果是一样的,甚至更糟。这种孩子的父母,就要学会倾听孩子。

    比如,小男孩哭的时候,别再上来就说:“男子汉,有什么好哭的”?情绪未被看见的孩子,哪怕表面再“勇敢”,内里也是空的。强撑的,走不远。

    比如,孩子从学校回来,别总反复唠叨:“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今天有没有很听话?学习成绩怎么样了?”之类。完全不管孩子快乐与否、真正兴趣在哪里,最大的需求是什么,那么孩子也会越来越和大人疏远,懒得与大人沟通,因为觉得对方听不懂,说了也没有用。

    怎样是倾听?当孩子说一件事的时候,微笑注视他。适当重复孩子说过的话,表示你听懂了。如果孩子习惯用点头、摇头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父母就需要引导孩子将自己的需求“说出来”,比如用“你的意思是,你想/不想……对吗?”因为得到了及时回应、正向支持,孩子会了解,他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得到某种需求的满足,那么,这样一种问题解决方式就被记忆了。

    让孩子敢说

    有时候,即便孩子很有说的欲望,可是孩子表达完了,大人并不接受,甚至孩子一说就会碰壁,那么长期以往,孩子也会变得不敢说了。

    比如孩子一哭,父母就说“不许哭”;孩子高兴地跳起来,大人说“不许跳,怎么这么没规矩!”女孩一笑,父母就说“女孩子要笑不露齿!”这样,孩子渐渐地变得沉默,因为他们体验了太多失败感受,最终再不敢开口。

    还有些家庭中,父母经常争吵不断,过于专制,家庭气氛压抑,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恐惧感,当然就更不可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了。长期下来,孩子的性格慢慢就会变得胆小内向。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你绝对不能独断专制,一定要创设愉快、自由、和谐的氛围,而且需要去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接纳孩子会犯错的可能,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才敢说话,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让孩子会说

    很多低幼孩子,他们的“打人”“发脾气”“无理由哭闹”,很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未学会更好的诉说方式。

    比如,一个打人或者咬人的宝宝,很可能他的逻辑不过是:因为爱你,所以咬你/打你。对他自己来说,咬人/打人是愉快的,但却无法理解别人的疼痛。所以,这个时候,大人不可过度反应,而是解释出孩子的意图,并引导能够被接受的示爱方式。若父母大惊小怪、粗暴制止,反倒可能固化孩子行为。

    也有一些孩子,他们是通过委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比如情绪低落、哭闹、就地打滚、自虐。如若这种委屈不被看见,孩子情绪还可能进一步失控,变得歇斯底里、攻击性强,甚至跟父母撕扯对打。

    这样的孩子,父母的脾气多半不太好,或者控制欲太强。孩子在通过哭闹、发脾气争得自己的一席空间,期望被看见、被尊重。所以,父母需减少对孩子的要求,并且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尽量予以满足,并逐渐通过让孩子“等一等”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制力。

    故而,在面对哭哭啼啼的孩子时,是否想过他是否正遭遇无法解决的难题,需要你的帮助?


  • 狼牙鹏妈2016/07/13 10:44回答了该问题

    大可不必因“儿童”二字而受到特别吸引,具体差别要细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某个品牌儿童酸奶外包装上标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3.5%,而大部分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1%~12%,这说明前者额外多加了糖。看配料表也能发现,纯牛奶中是不加糖和蜂蜜的,而儿童牛奶的配料表中如果有蜂蜜等甜味原料,就说明它是在用甜味来吸引孩子。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13 10:03回答了该问题

    当然不是,有的老人还会虐待孩子呢

    只是老人普遍对孩子的要求都会比较宽松,溺爱孩子的原因总体上来说有两个。

    一、社会价值感的缺失

    我们通常说的老人基本上是已经退休了的回归家庭的老人,要知道在老人有工作的时候是有自己的生活圈,自己的工作成就感的,他做的事情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及肯定,满足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情感需要。可是退休后的老人除了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没有其他事可做,子女们也会认为这是老人应该做的,没有给予老人应有的情感的回应,而老人内心也是焦虑的空虚的。这时候的孩子就成了老人唯一的情感寄托,老人溺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就会喜欢老人依赖老人,孩子说一句最喜欢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了能让老人高兴半天,能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还是被人需要的,就会更加溺爱孩子。哦,不得不说,这是个死循环!

    二、话语权的缺失

    除了个别特殊家庭,现在和老人一起住的子女基本上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一切大小事情也都由子女做主,老人丧失了对家庭的话语权,他的建议和话语基本上不被重视,老人会觉得子女不听话了,没有人愿意和自己聊天了,嫌弃他了,内心会非常失落。而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对于孩子的要求,老人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他可以替孩子做决定,可以安排孩子的生活,孩子想怎样会咨询老人,想要什么东西会央求老人,老人会觉得哇塞还是孩子好愿意听自己的话,找回了自己的话语权,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

    我们常常埋怨老人太溺爱孩子了,从不寻找老人溺爱孩子的原因,现在才发现老人溺爱孩子和子女有莫大的关系。其实,老人过度溺爱孩子,是无法避免的~~重点是不能让孩子变成老人寄托和发泄情感的唯一渠道。所以,子女们平时要给老人多一点情感的弥补,多和老人聊聊天,凡事征求下老人的意见,鼓励老人拥有自己的生活,平时可以跳跳舞,学学老人感兴趣的东西等,老人有了事情做,情感得到了满足,子女再和老人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会好很多~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13 10:01回答了该问题

    妈妈下班回家制作晚餐,让宝宝先看着卡通片或者玩玩具。其实晚餐是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妈妈可以鼓励宝宝和你一起进厨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既能够锻炼宝宝的家务技能,也能够享受一起做晚餐的乐趣。一家三口共聚晚餐是个很好的交流时刻,父母可以借此机会让宝宝说说今天幼儿园的趣事,老师表扬了宝宝什么。爸妈也可以尽情地聊天,尽管宝宝有时难以理解你们谈话的内容,但是让宝宝参与其中让宝宝有一种被当作“小大人”对待的受尊重感受。

    带宝宝出外散散步,增加一些轻松的户外活动,有助消化的同时也让宝宝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的人。看着街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宝宝在前面蹦蹦跳跳的,还不时地问爸爸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好奇的宝宝看到有趣的东西便忍不住发问,这是宝宝增长见识的一种学习哦。如果带宝宝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宝宝很快就能和公园的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一起玩滑梯、荡秋千。父母多带宝宝出外,宝宝逐渐变得不怕生人,圈子扩大了起来,这是宝宝实践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给宝宝洗个热水澡放松放松。如果家中有浴缸,可以让宝宝泡泡澡,然后玩玩水枪或者小鸭子,增加洗澡的乐趣,毕竟有些宝宝认为洗澡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呢。如果是淋浴,妈妈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可以唱一首洗澡歌,让宝宝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相应做洗澡动作,妈妈是时候要教宝宝如何自己洗澡了。宝宝都喜欢玩沐浴泡泡,给他洗澡时为他吹几个彩色泡泡出来,宝宝有了新的玩具,下次妈妈叫宝宝洗澡他肯定是非常的迫不及待。

    和宝宝玩些轻松小游戏,增进亲子感情。比如一些配合儿歌做动作的节奏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叫妈妈,妈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这些小游戏由慢而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无形中增强宝宝的乐感。或者也可以玩赢字卡的游戏,妈妈把字卡拿在手里,只要宝宝读出卡片上的字,就可以赢走一张,这个游戏让宝宝非常有成就感。

    睡觉前的活动尽量放轻松些,不然激烈的兴奋会让宝宝难以入睡。每天睡前的故事是妈妈和宝宝共享童话世界的美好时光。大多时候睡前故事都由妈妈负责,其实如果由爸爸来说会有更好的效果哦!爸爸讲故事的方式和妈妈的不同,爸爸讲故事天马行空,没有固定模式,可能故事讲到一半就去解释某个成语的典故和来历。爸爸懂得如何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引导孩子思考,在拓宽宝宝视野、丰富知识面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亲子时间不论长短,只要全神贯注和孩子在一起,他就是快乐的!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12 09:58回答了该问题

    “别人的老公既忙着赚钱养家,回到家又悉心照顾家庭和孩子。看着我家老公就来气,回家就知道玩游戏、看电视,既不做家务,也不管孩子,有时还对我们大喊大叫的。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他成为一个好老公和好爸爸?”

    这样的烦恼,应该不是属于少数妈妈的。就我所知,很多妈妈都希望老公能够在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方面多花些精力,为自己分担压力,为孩子承担责任。但这往往是妈妈们的一厢情愿,也许吵过,甚至骂过,但都无济于事。

    一般来说,女人在养育孩子方面,似乎更有天赋,也许缘于女性的细腻,更多缘于母性的光辉。相比女人,男人却更粗枝大叶、更缺少耐心。其实,老公和孩子一样,大多数都是需要培养,才能成才的。因此,妈妈的引导和鼓励就显得格外重要,绝不是训斥和怒骂能实现的。


    1.首先转变老公的观念

    “男主外、女主内”是很多男人的信条,也很符合人们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只要赚钱养家就行。在一些爸爸眼里,洗衣做饭、接送孩子等家务和育儿方面的事情,由老婆承担是天经地义的。

    由于这样的认识误区,所以,很多爸爸压根儿就想不到自己还有教育孩子的重任。他们喜欢当“甩手掌柜”,能把孩子丢给祖辈的就丢给祖辈;能丢给妈妈的就丢给妈妈。

    所幸的是,现在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开放,很多妈妈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很多爸爸开始主动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去,洗衣做饭不再是女人的专利。他们也愿意承担养育孩子的重任,接送孩子逐渐成为分内之事。

    那些苦于难以转变老公观念的妈妈,完全可以让老公结交更多这样的好朋友,通过耳濡目染,很多观念的转变就会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完成。

    2.让老公体验育儿的快乐

    很多时候,老公不愿意参与到育儿过程中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很少感受到育儿的幸福,打心底认为教育孩子就是一件苦差事。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会主动出场。

    在有孩子之前,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小孩的人,跟我几个亲外甥也不是特别亲。那个时候,总觉得小孩很麻烦,一会要吃饭喝水,一会又要换尿片,一不小心就会惹得孩子大哭大闹。很多男人在未当爸爸之前应该会有同感。

    妈妈在陪同孩子成长的日子里,收获了太多的欢乐,早已把养育孩子当成了很享受的事情。几乎每一天,她们都会在陪伴孩子散步时放松身心,都会在跟孩子玩游戏中欢呼雀跃,都会在给孩子讲绘本时眉飞色舞。

    育儿的快乐,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在生活点滴之中,只有我们全身心投入才能感受得到,只有我们用心感受才能寻找得到。

    作为妈妈,也要经常跟爸爸分享养育孩子的开心事,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他,让另一半逐渐受到感染。同时,还要主动帮助老公发现跟孩子在一起的欢乐,因为男人有时候是后知后觉的。

    3.鼓励老公的学习和成长

    没有任何人是天生就会做父母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逐步摸索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以掌握儿童心理,善于借鉴别人的育儿案例以丰富养育经验,勇于汲取别人的育儿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值得高兴的是,身处网络时代,很多育儿资讯、学习资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既有专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教育社区或论坛,也有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微博或博客,还有能够网络天下的百度或谷歌。

    目前,关于亲子教育的公益讲座越来越多,免费或收费课程也开始不断推出。当然,亲子教育的相关图书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既有大量引进国外的书籍,也有很多本土专业人士的专著。

    妈妈在学习的同时,要尽量引导和鼓励爸爸多看看育儿书籍,多听听育儿讲座或课程,多进社区、论坛或微博讨论互动,多上网搜集育儿资讯。

    当然,如果老公在态度和行为上取得进步,老婆还需要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最好是当着孩子的面或者亲戚朋友的面,通过具体事例多夸夸老公的优点。任何人都不会无理拒绝别人的赞美和赏识,男人也不例外。

    4.维护老公的尊严和威信

    老公毕竟不是孩子,即使他的某些行为还不如孩子令老婆开心,也不要对他大呼小叫,更不要污言秽语一阵臭骂。这不但会让他远离孩子,甚至还可能让夫妻关系陷入僵局。

    每一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何况是更爱面子的男人。老婆尤其不能随便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训斥或者打骂老公,这是很多男人最忌讳的一点。无论老公在外面犯了多大的错误,都要给他留足面子,尽可能回到家里再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


    同时,妈妈更要注意维护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和威信。一般来说,在孩子眼里,爸爸更具权威。而这种威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时候就能派上用武之地。

    如果爸爸感觉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具有一定地位、保留一份威信,感觉自己在老婆心目中具有一定尊严、保留一份自信,他们就会更加乐于参与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来,就会更加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11 14:27回答了该问题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只要心智发育正常,接受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正常,不存在跟不跟的上。如果是男宝宝,可能要稍微注意一点,毕竟男孩子发育晚一些,但注意的也是指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孩子智力正常,老师讲的完全吸收,就一定能跟得上。

    不过上学前班的好处就是,帮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是孩子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过度,孩子能提前了解小学里的情况,孩子在那也能提前学到小学的一些知识,还有作息习惯的调整,和上课的一些注意事项。

    孩子每天都有作业,老师要求写完作业在玩,对以后孩子上小学帮助很大,孩子知道上小学应该做什么~不会到了一个陌生环境再迷茫了。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11 14:22回答了该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会这样说,我家孩子都读幼儿园大班了,还一点也不知道学习,整天只想着玩耍。一提起玩就很兴奋,一提起学习就表现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哎,这眼看着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还如此爱玩,可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爱玩乐、不爱学习的现像非常普遍,所以,父母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因为爱玩是人的天性,何况孩子呢?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玩呢?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使他喜欢上学习呢?希望以下解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1.贪玩是孩子的天性。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贪玩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好动,让他们安安静静的坐下来看书、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一开始不要奢望一个好动的孩子乖乖地坐下来认认真真看书。其实,父母也不要把孩子玩耍看成一件头疼的事情,要知道,有些东西就是玩出来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将孩子贪玩的优势发挥出来。

    2.相信孩子能力。

    做我父母,我们要充分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平时要多引导孩子去学习,而不强逼。其实,贪玩的孩子智商都不差,他们往往比不爱玩的孩子更聪明些,不要担心孩子会因为贪玩荒废了学业,而相信天生他材必有用。

    3.家长自己要有耐心。

    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通常只知道玩,他懂什么学习重要不重要呢?所以,孩子还小,讲大道理他是听不懂的。那么,我们只有多些耐心,心平气和的对待孩子,平时多陪陪他,给他些言传身教的诱导,才能使孩子慢慢地向学习靠拢。

    4.不可以打骂孩子。

    不管孩子多么不爱学习,切不可一看到孩子去玩耍就不高兴,对他责骂、甚至打罚。要知道,越是打骂,孩子越不喜欢学习,甚至导致他产生厌学心理,效果也就越适得其反,那就更可怕了。其实,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着急不来,所以一下子要求孩子学到多少东西。

    5.采用“寓学于乐”

    要想让孩子喜欢上学习,采取“寓学于乐”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习本身其实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到快乐或有趣,让他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下获得能力,才能逐渐使孩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6.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探索的动力,也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源泉。要知道,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但他却天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我们能把孩子的好奇心引领的学习上来,当他对某一个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认真地去研究,这样他也就不会再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不过,孩子的兴趣父母的发现,学习的兴趣更需要慢慢地培养,才能让孩子长期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7.对孩子多鼓励、多称赞。

    当一个孩子受到肯定时,他才会更乐于去学习探索。所以,爸爸妈妈平时要对孩子多些鼓励与称赞,当孩子有一点小进步时,就及时的表扬或夸赞一下,让孩子逐步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使他慢慢转变贪玩而不学习的习性。

    8.给孩子尝尝到成功的甜头。

    为了激励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爸爸妈妈可以时不时地让孩子尝尝到成功的“甜头”,比如,为孩子设定一个恰当的小目标,并设置一个相应的奖励机制,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目标之后,就将事行规定的“奖励品”给他,以让他尝到学会成功的滋味。如此,当他获得了在玩乐的时候不能获得玩乐时的成就感时,他就会觉得学习才能让自己更有“奔头”,而不在一味的贪玩。

    9.让孩子多与喜欢学习的孩子做伴

    孩子天生都有很强的仿效性,总是喜欢依葫芦画瓢,见到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天性,让他们进多与那些喜欢学习的孩子一块。这样,当看到伙伴们都在学习时,孩子自然也会与伙伴一样学习起来。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07 15:58回答了该问题

    为什么很多孩子长期被欺负却不告诉家长呢?这里面当然有施暴者威胁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对家长缺乏信任,而这种信任缺失正是很多长期校园暴力没有被及时遏制的最主要原因。


    除了本来缺乏信任之外,还有一些直接原因。很多中国家长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是数落孩子,认为孩子有错在先,或者是反应夸张认为孩子没本事,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害怕自己成为学校的笑柄,所以宁愿自己承受。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信任自己:

    1.从小培养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朋友关系

    2.家长要习惯经常甚至每天询问孩子的情况,与孩子保持不间断的沟通

    3.相信自己孩子,并且无条件表示支持

    4.一定要冷静,控制自己情绪

    5.当家长确定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时,必须及时做出反应

    6.家长日常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预防伤害教育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07 15:57回答了该问题

    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许都不同。对于我来说,我个人倾向于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学会的不是譬如会念多少字,会背多少诗,会多少数字相加这样量化的书面知识。因为这些日后在小学孩子们都会学会的。提前学会甚至会让孩子上小学再学习的时候有些沾沾自喜,这些我都会了,所以不用学了。因此我希望孩子能形成确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一些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比如学会接触家人以外的新朋友,并懂得如何和新朋友好好相处,学会分享。比如如何处理和朋友在一起发生的争执。比如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甚至偶尔会照顾别人。每当我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天参加好几个学习班的时候。我总是为小朋友惋惜,他们失去了他们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当然我并不是绝对的希望小朋友什么都不学。而是觉得家长应该遵循孩子的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回到我们幼儿园的话题,我更希望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不是填鸭式的,而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目的不是孩子学会了多少,而是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去学习。这些就是我对幼儿园的些许期许。

  • 孟母健康2016/07/06 16:52回答了该问题

    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很多父母为了凉快,都给宝宝剃了小光头。以为这样,宝宝就会少受炎热之苦。

    殊不知,夏天给宝宝剃光头并不凉快,并且只能起到反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1.可以保护头皮。

    头发,对是头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当头部受到意外撞击时,浓密的头发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二,可以避免头皮直接被阳光刺激,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它就像“保护伞”一样,可以为头皮遮阳;三,对婴儿来说,头发对宝宝的囟门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可以帮头皮散热

    头发的作用不止一点,它还能调节头皮的温度,冬天可以为头皮保暖,夏天可以帮助头皮散热。

    但是,剃光头之后,这点作用就会消失。因为头皮一旦没有了头发,就无法通过辐射来散热,头皮排出的汗水也会迅速消失。

    所以,夏天尽量不可给宝宝剃光头,因为剃光头之后,至少还会带来以下两点危害:

    1.容易晒伤宝宝

    宝宝一旦剃成光头,没有了头发作保护,整个头皮都暴露在外面,就等于失去了遮挡外界安全的屏障,就很容易受到阳光的侵犯。尤其是炎热的时候,一旦防晒没有做好,就很容易导致宝宝头部晒伤,甚至严重的还会引起脑部损伤等情况。

    2.易被蚊虫叮咬。

    剃光头之后,宝宝的整个头皮裸露在外,没有那层天然“保护伞”对外界环境的遮挡,宝宝那娇嫩的头皮,就极易招蚊虫叮咬。而且,各种细菌也会趁机在头皮上安家繁殖,从而破坏头发毛囊,使宝宝的头皮部越来越不健康。

    所以,给宝宝理光头并没有什么好处,既不散热也不卫生。因此,有些妈妈认剃光头会促进宝宝头发生长的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宝宝的头发是否长得又黑又密,主要和日常营养摄取有关,好头发并不是靠剃光头长出来的。

    其实,宝宝在夏天理个小平头最合适,这样保留了一部分头发护住头皮,也便清洗和打理。并且,平头发型也可以观察到宝宝头皮长痱子否受伤。所以,夏日给宝宝平头,才是最适宜清爽的发型。

  • 孟母网家庭教育2016/07/04 14:55回答了该问题

    爸爸常年忙于工作,一般都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从而要造成妈妈照顾孩子的时间会多一一些了。而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又太严格,这对孩子会形成叛逆心里。这就印证了这一观点:中国式家庭教育=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那么要如何避免孩子叛逆的心里发生啊?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点

    1.要以身作则,不要采取过激的方法

    以身作则,就是通过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比如亲戚、邻居、同学、老师、英雄人物、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千万不能采取过激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现在的孩子都十分叛逆,用过激的方式教育他们,只会适得其反,更可能会在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偏激。

    2.要有一定的批评惩罚,不要一味的溺爱

    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已经超过了一定的程度,有的近似于溺爱。这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不利的。批评和惩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必要,批评和惩罚是对孩子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否定,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指出其错误的根本,让其感到羞愧,从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不要谩骂和奚落,更不要体罚和侮辱人格,这对教育孩子没有丝毫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3.在实践锻炼中对其进行教育,而不是空谈大道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比如锻炼身体,管理生活,做家务,独立完成作业,学会社会交际等。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是这件事的意义何在;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告诉他们怎么做,也就是这件事的方法如何;最后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培养他们的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品质。这比在孩子面前空谈大道理要好得多,孩子天性本就好动,枯燥的说教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不如在实践中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道理。

    4,期望值不宜太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总希望孩子要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某种程度,或者帮自己实现自己还没完成的梦想,可是这种想法是很可笑的。家长应该衡量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问题,给孩子定个合适的标准,而不是盲目定高了期望值来要求他们做到,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5.多陪伴,少指责

    家长平时再忙也要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而不是在不懂孩子的情况下,就只进行指责批评,这样孩子会感觉很憋屈,他也没有兴趣去学习了。

    6.多表扬,少讥讽

    孩子进步了,家长要多适当给予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动力;孩子退步了,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指正孩子,而不是讥讽嘲笑孩子,这么做是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伤害的。

    所以多陪伴,少指责,多表扬,教育孩子的重点在于,妈妈要少焦虑,要找对方法进行教育,而作为爸爸平时在忙也要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对症下药,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控了。